恰恰,祀与戎,从本质上来说,其并不是一种权利,而是一种权柄,是某种定义上,被上天赐予的一种权柄。
周天子‘代天牧民’是这种权柄的体现,皇帝们“顺天应人”是这种权柄的体现,总统们“依法治国”仍旧是这种权柄的体现。从古至今,概莫能外。
代-天、顺-天、依-法、?联想到什么?
没错!
这些国家统治者似乎自身并不用拥有权柄,他们只是天、法、这些权柄的代行者。
故,天子可变,皇帝可变,总统可变,唯有天、法这种权柄,世人无法改变。
因为,权柄就是这个世界的规则,就是定理,就是这个世界搭建的基本态,世界在,权柄就在,亘古长存。
这些走马观花的代行者们,也只是暂时拥有一段时间这些权柄的解释权罢了,仅此而已。他们改变不了权柄,就像他们改变不了太阳东升西落,改变不了四季混乱交替,改变不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等等。
他们只能代,只能顺,只能依。
不过就算是这样,“君”也已经不能算是人了。
只有神可以使用权柄,他们是神、神下发权柄,分给臣,臣就有了权利。
人神之别=君臣之别。
孤家寡人就是这么来的。
那问题又来了,为什么章邯却可以和也立可敦商量呢?
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
万物都有阴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被章邯默认为自己皇后的妻子也立可敦得到了不是权利,而是权柄。
说得通俗点,制度本身就是权柄的一种体现,作为孕育下一任权柄代行者的皇后,天然拥有一部分权柄,且其还会因为这种体制,和代权柄的皇帝达成一种共生关系。
故他们可以商量权柄,商量开国这种祀的权柄。除此之外,就算是章邯的儿子们,在其没有接过父亲权柄的时候,这种祀,也是张不开口的。
只因,君王的子嗣们,拥有的只是皇帝衍生下发的权利。
—可能继承权柄的权利。
……
月落乌啼,艳阳破晓,转眼时间又过了几日,到了四月中旬。
确定国号这件事,此时在各方面压力下,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可章邯,仍旧没有打定主意。
最终,见拖不下去,不得已之下,章邯狠狠一跺脚,拿来吧你!
直接提前,把后世老朱家的开国大典给照办了过来。
就连人家的国号“大明”,都被章邯照无耻抄过来,没有一丁点版权保护意识。
原因无他,这“大明”二字确实太香,太适合他了。
原因如下;
其一,从五行上来说,次大陆位于亚欧大陆的南方,南方属火。火字表意字有哪些?光、炎,燃.......还不如“明”听得霸气呢!
再个,不管是章邯当初在不儿罕山发出的誓言,还是以后为了国家拓展生存空间,就不可避免要和蒙古帝国明争暗斗。道理也很简单,地盘就这么大,谁让你占得最多?
按照五行相克理论,蒙古帝国五行属金,不管是拔都的金帐汗国,还是之后旭烈兀建立的伊尔汗国,忽必烈建立的大元帝国,五行也都是属金,主杀伐!什么克金?火克金。
其二,章统一次大陆后,肯定少不了和东方的宋朝打交道。
根本原因就是,章邯心里准备在次大陆建立一个汉人王朝。他本身也是汉人出身,且从自身的发展还是后续的规划上来说,他的身份确定了,这是最有利的选择,这里不多赘述。
所以,就算这时候取代宋朝的大元还没有建立,章邯也要提前学朱元璋在气势上压对方一头。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大元”取自《易经》中;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是天。”
可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大明”同样取自《易经》,且就在这句话后面;
“云行雨施,品流无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御以御天。”
“大明始终,大明始终。”
这个词儿太好了。
哪个帝国的创建者不希望自己建造的帝国贯穿始终,横跨历史长河不倒呢?
嬴政如此!后世历朝历代帝王也如此!章邯这个即将在次大陆登上权力巅峰的章邯,也不例外!
还有一个不可说的原因就是。
作为一个后世而来的穿越者,且两世都是一个汉人的章邯,对大明最后一个汉家王朝也是有些同情的。
取字大明,何尝不是一种对自己内心的填补,希望自己穿越一趟,能够真正让代表汉人王朝的“大明”贯穿始终。
公元1244年4月,章邯确定下国号后,便在自己居住“太和宫”召集众将【顾特卜-丁·艾伯克之前仪式的大殿】,当庭宣布了以“大明”为国号,改德里为“神京”,暂时定为大明首都的决定。
章邯决定下的十分突然,让在场众将都有些傻眼。
这前几日还频频召集大家给建议,怎么今日忽然就定了?
李小虎,王大年作为跟随章邯时间最长的老人,又是他麾下最倚重的左膀右臂,此时,众将目光从章邯身上收回后,都把目光投向这两人身上。
实话说,不仅章邯这段时间在适应新身份带来的变化,就连王,李二位,乃至于其他所有麾下的将领,都在适应新身份带来的变化。
故看到大家目光都看向自己,等待自己出头后,李小虎,王大年互相对视一眼,均看到对方眼中的迷茫。
章邯见之,眉头微微一蹙。
不过很快便舒缓下来。
开始默不作声,左右扫视着二人,不知道心中在想些什么。
等了一会,见现场的气氛实在尴尬,王大年不得不硬着头皮站起来。
他不站起来了也不行,一个大家都看着他,上首大帅也在按着他。再个,对面李小虎拼命向他努嘴眨眼,显然他自己没有站起来的意思。
如此,他只好硬着头皮,站起来代表“群臣”了。
好在王大年跟着章邯这么多年,了解章邯的脾气。本身李连这么多年,身居高位,脑子还不笨,问出的话还算恰当;
“大帅,恕属下们才疏学浅,不明真意。敢问,这“大明”二字有何深意?”
站在大殿中央,低头躬身的王大年问完话,只感觉整个身子都有些哆嗦,偷偷看了眼上首的大帅章邯,就感觉一阵目眩神晕,赶忙再次低下头,忐忑等待着。
章邯心中微微满意的同时,也大松一口气。
“好家伙!自己手下都是些啥玩样儿,差点冷场,让老子下不来台。”
于是,接下来,有了台阶的章邯不再有一点迟疑,猛地从帅案后方坐起来,面塑肃穆,朗声解释道;
“大乃无亘广大之意,明乃日月相合,承天道而定乾坤,二字组合,方称大明。
大明之大,天下无双。大明之明,万古不灭。”
顾特卜-丁·艾伯克修建的这个议事厅也就百来个平方,章邯声音本就说得洪亮,此时朗声开口,更显得字正腔圆,一字不落传进众人耳中。
这群糙汉子虽然大多数人文化不高,好赖话还是能听出来的。
“好!真好!大明?哈哈.......”
“威武,霸气!听着就提气。”
“还是大帅气魄大,比那大宋听到大气多了。”
显然,章邯的一番解释赢得了大家的一致看好,现场议论声渐起,每个人琢磨着“大明”这个新国号,越琢磨眼睛越亮。
“哈哈哈......”章邯听到众人的赞扬后,不觉卖乖道;“不错吧!本帅也觉得不错。这“大明”二字还是本帅昨晚辗转反侧,睡梦中想到的,
今天早上再次想起“大明”二字。这大明二字,叫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掷地有声,琢磨下滋味无穷。”说到此处,章邯眼底不觉微微一涩。
扯出一抹干笑继续道;“所以思来想去,本帅最终便决定以大明定国号。”说到此处,章邯再次顿了顿,继续解释道;‘至于将德里改名“神都”,是取唐东都洛阳别称。时刻警示我们,我们乃是承袭盛唐,不忘正宗。’
王大年此时早已目带殷切看向上方的章邯,由衷赞叹道;‘大帅不愧是天选之人,得天授。
如此梦中授予大明国号,岂不是更加证明,大帅乃天地看中的麒麟,登基帝位都是上天的安排吗?’
说完,李小虎心有灵犀,一下从自己座位上坐下来,扑通跪在地上,面带崇拜,高声劝进道;
“大帅上承天命,下顺人心,开元大明,抚被苍生,恳请大帅尽早登基,即皇帝位,定天下,安民心。”
扑通!王大年顺势跪倒,大声高呼;“请大帅晋皇帝位!”
哗啦啦......眨眼间,一个个将领慌忙上前,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准备,大家都看出怎么回事,争先恐后跪在王、李二人身后,俯首跪地,大声劝进道;“请大帅晋皇帝位!”
“请大帅晋皇帝位!”
“请大帅晋皇帝位!”
.......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