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及甫在宫中,一直呆到了宫门将要落锁,赵煦方才命人将之送出宫去。
文及甫回到家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黑了。
刚刚回到家,文彦博就派人来,将他叫了过去。
文及甫来不及休息,赶紧到了老父亲所住的厢房。
一进门,他便看到了老父亲,躺在御赐的太师椅上,两个婢女一左一右的给他锤着腰腿。
文及甫轻手轻脚的走过去,到了老父亲身边。
那两个婢女见到文及甫,识趣的起身,对着文彦博盈盈一礼后恭身退下。
“六郎回来了?”文彦博半闭着眼睛,轻声问道。
“是……”文及甫在太师椅旁蹲下身子,轻声道:“大人,儿回来了!”
“入宫如何?”
“一切顺利!”文及甫欣喜的答道。
文彦博嗯了一声,然后睁开眼睛,浑浊的老眼,闪烁着莫名的色彩,看着文及甫:“且与老夫仔细说来!”
文及甫点点头,然后就一五一十的将在宫中的所见所闻,原原本本的禀报给了老父亲。
文彦博听着,眼中的光泽,莫名的闪动着。
等到文及甫禀报完,他深深的看了一眼这个儿子。
“大人?”文及甫被老父亲盯的有些心虚,忍不住问道:“可是儿有什么地方做错了?”
文彦博摇头:“不!汝做的很好!”
甚至有些好到出奇了!
以文彦博所知,当今天子即位以来,便是宰执,也没几个能在宫中和他谈一上一个下午的。
更不要说,天子对文及甫的交代,几乎是保姆级的教导。
就差手把手的教着文及甫,如何和高丽人打交道,如何拉拢、笼络高丽权贵,又如何让高丽人心甘情愿的跟着大宋走了。
这种待遇,大抵也就只有当年韩绛入朝以及刑恕崛起的时候才有。
想到这里,文彦博顿时老怀大慰,对文及甫道:“老夫百年之后,我文家基业,恐怕就要靠汝来维持了!”
文及甫受宠若惊的拜道:“儿子才德浅薄,恐负大人所望,愿大人另择贤才!”
文彦博看着他,道:“汝不必推辞了!”
“只要汝能实心任事,谨奉旨意……”
“将来不止汝兄弟、子侄都要仰仗汝!”
“怕是汝丈家,也得仰赖于汝了!”
“啊!”文及甫震撼莫名。
他的泰山,是故宰相吴充,自与妻子成亲以来,每次去吴家省亲。
吴家人对他表面上虽然很尊重,但实际上却是有些疏远的。
虽然明面上,没有人表现出来。
但,文及甫能通过一些细节,以及吴家上下在对待他以及其他三个连襟的态度上看出来。
尤其是丈母娘郑国夫人李氏,在对他和其他三个连襟的态度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也就是他爹叫文彦博。
不然,文及甫怀疑,丈母娘可能连个好脸色都不会给他。
文及甫也知道原因。
一来,他的三个连襟,都比他强!
大姐夫欧阳发,是欧阳文忠公的长子,文章诗词水平,甩了他十万八千里,是吴家的门脸。
二姐夫吕希绩,是吕公著的次子,家学渊博,为人诚恳,是吴家要仰仗的对象。
三姐夫是仁庙朝的宰相夏竦之孙,其长期在光禄寺为官,油水丰厚,加上夏竦在的时候,积攒了丰厚的家产。
所以,夏伯卿每次带妻子回去,总能给丈母娘和吴家人许多好处。
郑国夫人李氏,本就是个见钱眼开的人。
元丰八年的时候,她都敢趁着新君即位的空子,向朝廷伸手要好处——乞免吴充生前所欠朝廷之绝产钱。
朝廷捏着鼻子,只能同意李氏所请。
然而随后,宫中就传出了,两宫都对李氏非常不满的声音。
这间接导致了后来吴安持获罪的时候,李氏去宫中求情的时候,两宫都不肯见。
任由李氏在宫门口站了足足一个下午!
这样的丈母娘,又怎会不喜欢,每次回去省亲,都能给吴家人塞上不少好处的女婿?
而他文及甫,要诗材没诗材,要官职没官职,连钱都没有多少。
自然的不会受到重视。
更不要说,元丰三年的时候,文及甫还连累了吴家,直接导致吴家家世坠落,从此一蹶不振——这就是陈安民案。
当年的陈安民案,文及甫带着吴安持,拉着吴充心腹刘奉世等人,背着吴充,鼓动大半个汴京的衙内二代,联手营救。
然后一头钻进蔡确设下的埋伏圈。
所有人一网成擒!
让蔡确直接在先帝面前,坐实了吴充结党、营私、滥权、欺君的罪名。
老泰山吴充因此被罢相,死于出知的路上。
整个汴京旧党集团,更是被一扫而光。
堪比庆历新政的时候,苏舜钦对庆历诸君子所做的伤害。
自那以后,文及甫在吴家那边,就彻底的成了另类,也就吴安持还会和他亲密相处,其他人看到他,都是匆匆而别,生怕与他有关系。
连带着妻子吴氏以及他们夫妻所生的几个孩子,在吴家人那边都不受待见。
这自然让文及甫心里面一直憋着一口气。
如今听老父亲说,将来连吴家人都可能得仰赖自己、巴结自己。
文及甫自然兴奋莫名。
文彦博看着文及甫的样子,他不动声色的加了一把火:“怎么不信?”
“只要汝能切实的遵照官家旨意,帮官家把这些事情都办妥了!”
“信不信,官家会看在汝的面子上,许吴安持出太学?”
文及甫听着,心脏扑通扑通的跳动着,眼中闪现着火光。
他和吴安持的关系是真的好!
两人的关系,不仅仅是姐夫和小舅子的关系。
还是兄弟关系!
属于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而文及甫这个人,最讲义气!
为了兄弟,可以散尽家财,倾其所有。
“大人……”
“安持果真能出太学?”文及甫小心翼翼的问道。
“怎么不能?”文彦博笑了:“汝不知道吗?”
“已下圣旨!”
“驸马都尉郭献卿,马上就要从太学中出来了!”
“而且,还升官了!”
“从左武卫大将军,迁明州观察使!”
文及甫瞪大了眼睛。
郭献卿进太学前的官职是啥来着?
哦!
开州团练使!
进太学后,落开州团练使,责贬左武卫大将军,勒令太学收教。
人家在太学呆了两年多,一出来不止官复原职,还升官了。
从团练使到观察使,这可是质的飞跃。
所以……
只要我做的好,吴安持不仅仅可以从太学出来,还能得到官家恩赏升官?!
文及甫舔了舔嘴唇,他发誓,自己一定会做好官家交代自己的事情的!
为了小舅子,也为了兄弟!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