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0335阳谋

  “臣添为内阁政务院总理,从大明目前政局,以及未来陛下对大明做出工业化反战的大背景考虑。以为南方战事不可拖延日久,能尽快结束战局,还是尽快结束为好。”

  说到这里,王大年语气微顿,摸了下下巴,继续道;“如今耶达婆土王遣使归附,虽说是迫于我大明压力不得不为。但,反过来想!

  对我大明而言,不定反而是一件好事。”

  章邯作为大明帝国的开国之君,最高统治者,他当然不惧怕战争。

  可作为一名穿越者,他知道未来世界的走向。

  若是想要他带领创建的大明,走向世界之巅,提前数百年完成工业化,乃是一条必由之路。要想实现大明工业化,一个稳定的内外部环境自然是前提。

  外部好说,次大陆孤悬印度洋,西北皆是海拔超过2000米的崇山峻岭,冰雪高原,飞鸟难度。

  可以说,处于欧亚大陆的偏远地带,相对封闭。外交上,蒙古帝国如日中天,作为第四个独立,且被和林承认的汗国,大明外交环境也不差。

  之后,只要遣使交好宋国,打通海上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

  可以预见,拥有完美区位优势的大明,在经济上将会迎来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经济爆发期。

  内部的话,目前来说,仍旧只能还用那四个字来说;

  ‘百废待兴!’

  大明虽建国已经两年时间,可这两年时间,看着时间挺长,可细细数起来,也就六百多天的时间。

  又能干多少事?

  这两年内,章邯他们建立的大明朝廷后,做得最多的,也就只有区区两件事儿。这两件事儿既不是建立制度,也不是大规模做投资建设,而是维稳地方,雇佣官员收揽流民种田垦荒。

  两件事相辅相成。

  毕竟民以食为天!让底下老百姓获得口粮,填饱肚子,哪还有人冒着杀头的危险和那些野心家,旧贵族闹事?且,只有国内粮食足够吃,才能腾出手做其他的事情。

  要知道,大明治下一千多万百姓吃喝拉撒,可不是个小包袱啊!章邯这两年,满心想的都是他们,说是操碎了心,也不为过。

  好消息是,经过两年时间整顿,成果显著,国内的局势已经逐渐稳定下来。不过,章邯还打算继续再免税一年,以保证老百姓们有一定的存粮,到明年正式开始“一五”计划的实施。

  故,稳定,是章邯目前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选项。

  倘若南方战事真的拖延日久,或者得到手里叛乱不断,成为一块烫手的山芋,那必然会直接影响章邯制定国家战略,推迟大明崛起的速度,这对章邯这个大明帝国的开国之君而言,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看王大年的意思,是有办法趁着这个机会,对南方诸土邦国家实行有效的控制。

  章邯瞬间来了精神,一下子从榻上坐直身子,目光炯炯看向王大年,温和地说;“爱卿仔细讲讲。”

  皇帝陛下前后态度变化,屋内没有一个人感受不到,都竖起耳朵,面露严肃,准备听王总理的高论。

  章邯的态度变化,王大年这个当事人看得最真切,不敢有丝毫犹豫,遂将自己的想法一股脑和盘托出,道;

  “耶达婆王朝不管因为什么缘故遣使投诚,只要咱们大明不准备真的把南边高原地带的山民屠戮一空,还是应该接受的。

  这样的话,就能给南边那个剩下的小土邦国一个信号,大明不会对他们赶尽杀绝。”

  说到此处,王大年脸色逐渐变得严肃,他从椅子上缓缓站起来,朝对面的三位副总理拱拱手;

  “诸位同僚!”。又转过身来躬身对章邯施礼;“陛下!”

  随后挺直胸膛,背负双手开口目光坚定道;“这个传达出的信号十分重要。”

  ‘难道这样就可以让那些土邦束手待毙不成?’

  代表军方利益的李小虎显然有不同的看法,质疑道。

  王大年闻言,倏然转头看向嘴角嘲讽的李小虎,一字一顿道;“未尝不可!”

  “嚯.......!王总理好大的口气。”李小虎见状,同样一下子从椅子上做起来,两步上前,和王大年面对面对视,一字一顿质问道;“莫非王总理两年没有动刀兵,忘了手中的刀弓才是我们手中最强大武器了不成!”

  “大明怎么来的?我想王总理跟着陛下南征北战到了今天,不是不知道!”李小虎口气越来越重。

  说完话,他回头猛然扑通一声双膝跪地,对榻上端坐的章邯叫道;“陛下!国虽大,忘战必危。这还是您平日教导我们的。”

  “李“副”总理怕是忘了前半句,国虽强,好战必亡吧!”王大年嗤笑一声,即刻反驳。

  随手,再次转身躬身看向章邯,继续说出自己观点;“陛下所虑,臣知。无外乎是怕收编对方,给对方以喘息之机,早晚复叛。”

  章邯打眼瞅着眼前自己以往两位左膀右臂剑拔弩张的一幕,并没有觉得有多么违和,反而是一种乐见其成的态度。

  先是看了眼跪在地上的李小虎,皱着眉头对他说道;“先起来,别动不动就往地上跪!什么毛病。”

  语气并不怎么好。

  李小虎瞬间意识到自己刚才做法欠妥,这不是变相把陛下往火上烤么?遂麻溜利索起身,嘿嘿笑了两声,自觉退到榻的另一侧,低眉顺目站好。

  可他的注意力却依旧牢牢钉在王大年的身上,后槽牙重重咬了咬。

  他倒要看看,王大年这厮,究竟能说出什么道道,能打消陛下的最大疑虑。

  章邯没在搭理李小虎,复把目光看向正对面的王大年,收敛表情,幽幽道;“此正是寡人最大的忧虑。王总理可否教朕?”

  王大年哪里肯接,赶忙做出一副黄控告状,摆摆手;“陛下折煞臣。陛下之英明,在座可有一人可比?臣不过只是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还望陛下指正。”

  章邯挥挥手,露出一副不耐表情,催促道;“直接说你的不成熟想法。”

  “是!”

  王大年;“既然是耶达婆王朝主动归附,那么主动权就到了我们身上。主动权在我大明,其中手段就有说头了。

  要想根治陛下的疑虑,无非是从两方面想办法;其一,这些土王、贵族们归附大明后的安置问题。显而易见,若是他们归附之后,仍旧让他们管理地方,那么不出多少年,其再次作乱是肯定的。那么只有让他们离开地方,才能慢慢瓦解他们在当地的根基。”

  章邯不是没有想过一股脑把这些南方的土王贵族弄到神京监视起来,但他也十分清楚,不到兵临城下那天,这些在地方嚣张惯了的统治者是绝对不会如同绵阳一般,乖乖钻进他囚笼的。

  这就产生一个悖论,都兵临城下,还留着这些前统治势力干嘛?

  吃饭吗?

  似乎察觉到章邯的想法,王大年微微一笑,脱口道;“臣的意思不是把他们弄到神京,而是在北边腹地给他们单独划出一块地盘出来,让他们走出贫困的高原,到北方地区“享清福”。”

  章邯眼睛兀地就是一亮,立刻想到了王大年的打算。可他并没有露声色,仍露出一副好奇者的目光,等待着下文。

  “这个乃是阳谋,让他们明知道入了北方就会彻底放弃自己原本的基业,却不能明面上反对。毕竟投诚是他们先提出来的,我大明为了彰显仁德,情愿划出一块膏腴之地安置他们,让他们过上舒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