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0334众臣的态度

  而他裴世通,出身皇家掌控的商业机密—四海商会,又被陛下任帝国央行行长如此关键的位置。

  陛下把他放在内阁副总理的位置上,既表现出了陛下对财政的看重,又能隐约制衡文武两派。制造出军,政,财三足鼎立的格局。

  正因为看得明白,心里有这层定位,故,裴世通除了日常在政务院当值外,基本上全身心放在皇家中央银行那边。

  这次也不例外!

  虽然他没料到陛下居然第一个让他发言,有些诧异。可他动作、神态依旧不显慌乱,依旧按照以往的行事风格,给出了个模棱两可的回答;“事情虽然是臣当时接待的,不过臣毕竟不精通政治和军事,就只谈谈自己的浅见,还望诸位不吝赐教。”

  裴世通先是站起来向其他几位总理作揖,复重新坐回去,吧唧下嘴,开始叙说自己的看法;

  “就裴某所见,是否同意耶达婆王朝的归附请求,不在于耶达婆土王及其贵族的动机,也不在乎摧毁对方的难度,而是取决于大明帝国今后对德干高原一众土邦国家的统治政策。”

  章邯缓缓点头,有意识出言道;

  “不错!裴卿起了个好头。

  事情的主动权在我们手中掌握着,是战是和,决定权在我们手里。”

  见左侧上首的李小虎欲言又止,章邯微笑着对其点点头,抬手示意,对他说道;“小虎,看你坐立不安,定然是有自己的看法,你且说说。”

  见陛下语气很温和,李小虎心底涌出一丝欢喜。

  暗道;陛下始终还是念着他们之间的兄弟情分的。王大年那厮果然是杞人忧天,主动和大哥拉开距离,之后下场定然难以预料。

  遂直接从椅子上站起来,向斜对面的皇帝拱手沉声道;“陛下,这战与和,又岂是对方轻飘飘派出个使者可以决定的?”

  “哦?”章邯略微意外,示意他继续,好整以暇等着李小虎的高见。

  “诺!”李小虎继续道;

  “小虎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可说书先生的评书却是没少看。犹记得赵宋太祖那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

  还记得大唐衰弱,西南土司叛乱割据,致使到了赵宋,这些土司居然在云贵建国,称什么大理?如今仍旧屹立不倒,尾大不掉。”

  说到此处,李小虎忽地语气沉痛;“赵宋开国没能平定西南诸夷,只是开国二百年丧失对其地的统治权,致使地方割据,我们大明不可重蹈覆辙啊!”

  “嚯!”章邯眼底流露异彩,不停上下打量李小虎这厮。

  真真如同换了个人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不过,其虽然说得道理满满,无外乎仍是代表军方的利益,希望通过战争,军方掌控更多的话语权。至于其说的理由,虽然听起来十分有道理,也是为了大明后世江山基业着想。

  不过,章邯细细琢磨了一番,还是有些只关注军事,片面了一些。

  眼神示意李小虎坐下,章邯把目光看向最后一位内阁副总理,左侧中间位置的义子章崇礼。

  “三儿,裴卿的话你听了,你李叔父的建言也听了,说说你的想法。”

  章崇礼闻言,含笑向几位长辈示意,随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李叔父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章崇礼先是开口肯定了一番李小虎的说法。李小虎面露喜色,连连点头。

  紧接着章崇礼话锋一转,开始阐明自己立场;‘南方一众小土邦之所形成一个个小的割据势力,孩儿以为,无外乎是因为三方面原因。

  其一;地形。

  南方诸土邦国家都是生活在德感高原上,海拔高,物产不丰,导致不似平原一般有大片平整的土地可以种植,养活人口。他们大多还是以采摘,狩猎为主,生活环境艰难,不得不几个小部落组织在一起抵抗风险。

  其二;文化。

  这片地区面积广大,地貌不一,从而形成很多不同的部落。他们千百年来彼此固守自己地盘,有自己信仰,生活方式,具有很强的排外性。贸然实施流官制度,有军队附近驻扎弹压好点,若是没有,免不了野心家趁机生事。这一归一叛之间,损失的物资可不是一点半点。

  其三,习惯。

  每个地区人的生活习惯都是不同的,德干高原上的土邦部落在我们所有走过的地方,都是佼佼者。斡罗斯地区够乱的吧,起码人家还是属于同一个名字,说着差不多的语言,实行着相似的制度。可那又怎样?还不是互相攻伐上百年,人脑子打成狗脑子?

  若是像拔都大汗那样直截了当收税也就罢了,可是,诸位不要忘记了。按照义父“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规划,可是要在德干高原两侧建立数座港口城市负责海洋贸易。到时候,这些捣乱的人一个不顺心,下高原骚扰城市一番,我们大明还做不做生意了?’

  “大不了再征十万大军,直接把这群的老鼠杀光。之后便在没有那么多的麻烦。”

  李小虎直听到头昏脑涨,咬牙狠声道。

  “倒也不失为一个解决方式。

  ”不知怎地,章邯忽然笑着插了下嘴。

  他此话一出,一时间,几位内阁总理的都用诧异的目光看过来。就连李小虎也是如此。

  刚才他说出那番话,也就是情急之下,烦躁发发牢骚,没成想,陛下居然还当真了?

  要知道,德干高原上虽说人烟稀少,可地盘广大。这零零散散分布下来,丁口就算没有千万,也有六七百万。真要全部杀了,哪个人能承担得起如此大的杀孽?

  后世必定被万世唾骂,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故,章邯打趣一般说完这番话,几位总理都不吭气了,默契得跟集体失聪一般。

  章邯说这个话,表现上虽是打趣的语气,可在其内心深处,未尝没有真的有此意图。从几位重臣的反应上来看,显然一个个都挺“洁身自好”!

  章邯作为大明帝国的开国之君,就更不能主动把这个黑锅背在自己身上了。

  沉默一阵,见章崇礼居然不敢开口了,章邯只好咳嗽两声,主动打破诸人默契的沉默。

  最终,他把目光望向了位于自己右侧的王大年。

  “大年啊!作为内阁总理,总揽全国政务,你有何见解啊!”

  见皇帝特意点中自己内阁总理的身份和责任,王大年顷刻明白,自己这是躲不过去了。再不能像几位副手一般模棱两可地分析,而是必须拿出一份切实可行的方案。

  王大年深感为难!

  心中虽然也有一些腹稿,可其中的弊端他知道在座的都不是普通人,肯定能看得出来。

  王大年脸上的犹疑一闪而过,被章邯捕捉。

  为了避免这厮耍滑头,章邯不得不再次出言敲打;“南方战事不定,几十万大军陈兵在外,每日花去的钱财如金山银海流个不停,王总理,应该有一些想法吧!”

  王大年凌然,陛下语气是个人都能听出来,他暗道一声;苦也!

  他只得硬着头皮回答道;

  “陛下!依臣看,既然耶达婆的使者已经到了神京。且对方明确表明态度诚心归附,我们若是拒绝,且不说让人诟病不提,若是开了这个先例,以后我大明军队再攻略别地,难道还不让人投降了不成?”

  章邯脸色刷地便冷了几分,语气不悦道;“继续说。”

  “是!”

  王大年自然把陛下脸色的变化看在眼里,可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说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