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是基于他家族长子的客观身份,需要维护家族的法统,违背祖制的口实落下,无疑会在政治上给自己埋雷。
此外还有一点,就是为了占领区的稳定考虑。
因为这次出发征服中东欧的时候,基本上大部分西征军精锐都被他们带走了,已征服地区只留下区区三万人驻扎。
要知道,此次他们西征征服的地区,再加上朱赤家族原来的地盘,面积差不多接近千万平方公里,和后世中国的面积都差不多。
且像他打算以萨莱城为核心的钦察草原大本营,拔都的妻儿族人可都住在那里。
区区几万人,控制这么大的领土,能坚持到现在不出事已经十分不错了。
拔都明白,暂时没有大叛乱的原因,就是他们大军刚征服这些地区不久,原住民暂时还不敢起太大的反抗心思。
西征军一路走来实行的高压震慑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只是,时间长了这一切都不好说了。
一但当地本土民族主义缓过劲来,后方留下的几万兵马根本做不到处处灭火。
野火燎原之势一旦发生,整个广大征服地区将彻底乱成一锅粥,到时候想要平定将难如登天。
拔都这么想不是毫无根据的。
因为种种即将表明,他的后方其实已经暗流涌动,快要变成一个满是火星的火药桶。
在外部;像北方的诺夫哥罗德公国,虽然他们表面上称臣纳贡,十分恭顺,可毕竟没有完全纳入统治,上层依旧是罗斯人主导。征服中欧的这段时间,诺夫哥罗德小动作不断。
根据他的眼线送来的消息,零星被镇压的罗斯流亡贵族很大一部分逃到了同宗同源的诺夫哥罗德,且经常聚会,密谋着什么。
这个臣服的诺夫哥罗德居然假装看不见,甚至在某些问题上给这些流亡的贵族打掩护,这就不得不警惕了。
其次是家族内部争斗。
毕竟这次西征朱赤家族获得的好处太大了。
对!其他人因为成吉思汗的遗命,你朱赤家族可以吃相难看,可你们自家分赃不均呢?
且因为拔都这个大汗长期在外征战,留在大本营中的家族成员似乎失去束缚一般,在勾心斗角,闹得不亦乐乎。
前段时间,王妃史天香就给拔都来信说,他的几个姬妾还毒死了他的一个年龄最小的姬妾-尤勒杜兹?
这件事情牵扯人太多,她不好处理,询问下拔都自己的意见。
拔都自家尚且如此,族中兄弟更是乱了套,各种奇葩事不断发生,拔都很大一部分精力都被牵扯上这种家庭矛盾上。基本上,每过一个月,就会有一封家信送来,各种无稽离谱的矛盾,直搞得他精力交瘁,烦不胜烦。
说实话,拔都有时候,对速不台这个经验丰富的副手还是很感激的。毕竟若是没有他这位老将军在事当面搞得井井有条,他拔都怕是有分身术,才能保证有精力施行扩张的战略意图。
最终,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得失对比后。
拔都决定,不走了,回去。
即使不回漠北和林,他也必须回到了自己新都城萨莱,维持住的现在到手的庞大利益。
在得失之间,拔都做出了自己选择。
不过,当他终于下定决心,做出这个决定时,有几个将领并不买账,这几人中,就包括章邯。
章邯反对不是章邯的本意,只是因为反对最激烈的是他的师傅,速不台,他不得不师上徒随。
速不台倒不是说杀红了眼,必须西征,只是作为一个武将的自身考量,目前对他而言,这是他最合适的选择。
有道是:将军难免马上死,壮士期盼裹尸还。
到了速不台如今这把年纪,人生,他已经看得十分透彻了。
速不台深深明白,这次西征就是他最后一次踏上征途,只要回去,之后就再没有这种机会。这不是他的能力不行,只是因为他老了。
速不台老将军戎马一生,一生征战中,他光辉过,也失落过。一生为了蒙古帝国的崛起,弄得满是伤痕。
他的主人,他的朋友,一个个相继在战场上离开。他或许,也是想和他们一般死在战场上,完成自己军人的宿命。
最终,争执不下,速不台和拔都,再次红了眼。
速不台开始就像一个年迈的狮子般不断大吼大叫,试图维持着那最后一丝倔强。
拔都一开始对速不台的态度还十分不理解,两人针锋相对,和速不台发生了几次口角。
可渐渐地,拔都终于琢磨出味儿来,随即轻轻摇头,暗暗发出一声叹息,看向速不台的眼神越发敬重几分。
不过,局面还是不可避免的,一度陷入僵持。
整整三天时间,在拔都的游说下,几十名贵族将领到速不台帐内进行劝说。
不过,最终这些人,都被暴怒的老将军轰了出来,弄得好不狼狈,丢了个不大不小的人。
实话说,章邯打死也没想到会经历这么一出,看着面前紧闭的帐缦,还是有些发怵。
要不是昨晚拔都亲自拜访,许诺不少好处,章邯他自己也有尽快结束西征的意思,这个破差事他真不想接。
不过,就算到了门口,他也不知道能否劝住速不台这个倔强的老头。
章邯眼神有些迷离;
记得在前世的时候,他住在农村的爷爷也是如同速不台这般。
章邯爷爷年轻的时候是村里的大队书记,70年代没分地,就是田里的一个好手,被评为先进干部。
因为他爷爷小时候读过几年书,比村里的大多数人都多些见识,且本人是个热心肠,所以特别受欢迎。谁家但凡有个困难,他爷爷都是最先出现的那个。
时间久了,渐渐就赢得了村民们的普遍敬重。
到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号角吹满中华大地,万物经发,市场经济的车轮开始滚滚向前。
章邯爷爷作为村里的当家人,看到去大城市的人回来,都改变了贫困的生活,毅然决然带着村里的几十口子壮汉,乘火车到南方打工。年底回来,众人大包小包,着实让村民们刮目相看。
听人说,那时爷爷是村里最神气的那个人,但凡随便出去溜达一圈,光是香烟就能夹满一耳朵。
时间的车轮不知觉到了二十一世纪。
章邯父亲在县城做了一些小生意,慢慢积攒些财富,买了商品房安了家。他们几次回老家接爷爷来县城享福,可每次爷爷都是只是住几天,就推脱说生活不习惯想回老家住,那里舒服,人多。
章邯当时很不理解。在他眼中,明明城市的田间更好,生活得更惬意,爷爷为何总是惦记家里的那几块菜地呢?哦,这是爷爷每次要离开说出的最坚定理由。
到了20年代,中国的经济高速腾飞,全国人民的生活条件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章邯也上了大学。
每年假期回来的时候,都能看到爷爷每天早晨天不亮,就会挑着几十斤的水桶,一遍一遍,浇他的那几亩蔬菜。
有时候,章邯想要上去帮忙,都会被爷爷笑呵呵用一句,你还在长身体,别压坏了给拒绝。
有一次,章邯偷偷装满水,想要偷偷帮助爷爷一下。可是最终他发现,那两桶水居然有七八十斤重。
连章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挑起来都感觉气喘吁吁,很吃力。他就纳闷了,真不知道爷爷那个年纪颤颤巍巍的身体,是如何能做到,稳稳当当挑起这千钧重担的?
直到毕业,进入社会工作了几年,章邯父母头发那时已经出现银白,性格也渐渐变成爷爷的模样。
固执,倔强,有时还像小孩子似的发脾气。
章邯开始很不理解,有很多次和父母发生了争执,甚至因为毕业父母在事业上给不了支持,还对父亲埋怨过。
直到,老家传来爷爷去世的消息。
在回来村里那天,章邯听母亲说;
他爷爷前些天,依旧早上挑着担子去田地里浇他那几亩蔬菜。结果没想到,不小心一头扎进泥埂上,顿时没了气息。
等到章邯爷爷收敛那天,章邯老家灵堂,爸爸抚摸着胸前爷爷的黑白照片哭得撕心裂肺。
爷爷那张定格的黑白照片上依旧是那般不苟言笑。
斑驳的皱纹,跟着岁月的脚步爬满他那张英俊的脸庞,不过,爷爷眼底虽然浑浊,却好像时刻冒着倔强的毫光。
章邯爷爷静静地待在了黑白照片里,依旧用挺拔的身躯,仿佛依旧能扛起这个世界。
那时候,回想起爷爷当初的一些行为后,章邯忽然就明悟了。
对呀!爷爷始终活在70.80年代,那个意气风发的年纪。
那时候,他的行动改变了村里很多人的命运,他的行为赢得村里人的称赞。爷爷没有收过谁的钱,总是无私地帮助别人。
他始终有那股,属于那个时代,属于爷自己爷的精神。
可不知道什么时候,人们好像忘记了这种精神,人们只为追名逐利,陷入世间的红尘。
爷爷,却依旧活在过去的时光里。
当把他接进城的时候,他的子女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什么也不用干。可是章邯父母不明白,这是对他爷爷最大的亵渎。
他的爷爷骨子里就是个好强的人,是个聪明的人,更是个有思想的人。
年轻的爷爷带领村民发家致富找出路,老了爷爷依旧执着着那几亩菜地,直到在那几亩菜地倒下。
爷爷有自己的倔强,傲气。
当他不能顺应时代的时候,他依旧没有改变,他不想让子女认为他是一个需要照顾的人。
他要劳动,劳动,没命的劳动。
种出蔬菜,就是要让大家知道,他依旧是几十年前的那个自己,他有用,他还能干,他......
哎......!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