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派出信使报丧,这些征战的贵族宗王们接到信后,需要安排好军队才能返回和林。各宗宗王全部回到和林,起码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那时候才能到和林开忽里台大会。
趁着这段时间,她就可以充分准备准备扶植自己儿子贵由,的登基工作。
不久后,大队蒙古信使裹着素白,从和林四个城门飞奔而出,在整个亚欧大陆快速蔓延开来。
中欧,多瑙河流域,维也纳城附近。
这天,两名风尘仆仆的信使从东方飞驰到达这里,追上了拔都和速不台逼近维也纳的主力部队。
两名信使被西征军殿后的哨骑拦下,说明情况后,被带到了中军拔都,速不台所在的帐外。
这两名东方信使一路风尘,导致裹着素白之上满是尘土,连眉毛胡子都结着汗水凝结的土疙瘩。
让人一看,就知道他们这一路马不停蹄,根本没有歇息洗漱。
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
两名信使接到乃马真的命令,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快的速度把消息传到西征大军之内。中途,基本上除了打听西征军的位置外,就连吃住都在马背上度过,没有敢耽搁片刻时间。
他们被哨骑带到大帐门口后,立刻匆忙翻身下马,把缰绳交给那可儿牵着,又匆匆随另一名那可儿,被其带着进大帐禀报;
“大蒙古监国乃马真降旨术赤兀鲁思之主宰者,钦察汗国统治者拔都汗......。”
拔都,速不台看到亲兵身后的两名素衣使者,先是一愣,接着猛然站了起来。
大帐中,在座的其他贵族宗王表现也都差不多。
看到这两名身着素衣,面色焦急的信使,左侧,一同站起来的章邯,顷刻间眼底精光爆闪。
心中暗道;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
大帐中的其他人,这会儿也都意识到;和林怕是出大事了。
拔都身子微微顿了顿,接着第一时间从帅案后方出来,快步上前,从其中一名信使手中,托手恭敬接过一个由牛皮盒子装的信囊。
随后快速打开信封,举起来,就着阳光,抽出信件,眯眼,一字一顿看下去。
在此期间,有几位站起来的贵族面露焦急,踮着脚伸着脖子张望,好像十分期盼看到了信上的内容是什么。只是距离较远,加上太阳光耀眼反射,根本就看不清晰。
拔都看着看着,脸色随之越来越凝重。
信中内容;
“远在长生天居住深切关怀蒙古百姓之圣祖,以将其爱子,我深爱的丈夫,英勇无比的窝阔台汗招入的美丽的天国中。
血脉中奔流着圣祖高贵热血之全体人等听着;
看到这封信后,停止一切行动,即刻返回首都和林,参加忽里台大会选举新的大汗继承人,传承圣祖之荣光。
--最高汗位的监护者乃马真。”
拔都看完信上内容,只感觉心潮起伏,有些热血上涌,久久不能平静。
站立良久,其眼角忽地一滴清泪划过脸颊。
随后,微微抽动了一下鼻子,折叠好手中信件,转身回到帅案旁,把信递给副帅速不台。
速不台此时的感觉也有些不太妙,见之,忙接过展开快速浏览,猛地双目圆瞪,抬头惊呼;“大汗薨逝了!”
哗!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劈入暗流汹涌的湖面,瞬间激起惊涛骇浪。
在场所有人都露出不可置信之色,没有一个人想到和林居然出了这么大的事情,面面相觑。
因为前年贵由和蒙哥回来的时候,还跟大伙儿说,大汗身体已经无恙,气色尚好。
怎么,没两年的时间,大汗居然就瞬间薨逝了?
贵由已经彻底傻了。
对于这个消息,他是又喜又悲,百般滋味难名。
他慢慢退后两步,靠着帐篷的木杆上,合上了眼睛,不知想些什么。
众人在短暂的惊慌失措后,帐内的大多数人,都把目光投到了拔都身上。
毕竟他是西征军的主帅。
大家,需要看看这位最高统帅的态度,才方便自己,做出接下来的措施。
其实,在内心深处,对于窝阔台的猝然薨逝,拔都此时的心情也很复杂。
他又喜又忧。
从感情上来讲,他和这位三叔并不是很亲近。
因为从其父亲朱赤那时起,察合台和窝阔台就对这位大哥的血脉表示怀疑的态度,兄弟之间一直心存芥蒂,防备。
虽然窝阔台性格敦厚,大度,并不是察合台那样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将与他们家族的矛盾公开化。
但是,显然其和察合台是一个阵营的。这从前些年贵由,不里,针对他就可以看出。
不过,虽然这位三叔以及其儿子和拔都自己家族有隔阂。但这个三叔表面还是在尽量维护家族团结,这让拔都对窝阔台始终怀有一丝好感。
可,拔都心中更多的则是忧虑。
如果说,这次西征事业中获得最多的是谁?毫无疑问,就是他拔都。
因为,从成吉思汗到窝阔台时期,始终都非常确定;
从额尔齐斯河以西,里海以北,包括钦察草原。斡罗斯和欧洲极西之地的领土,都归术赤兀鲁思以及其继承者拔都的汗国。
按照逻辑,有这个坚定不移的组训法理在,这次西征攻略的所有地方都是拔都他们家族的私产。
可,毕竟参与征战的,却是孛儿只斤家的所有成员。
若是法理不变的话,毫无疑问。这次西征打下再多的领土,征服多少子民,都和察合台家族,窝阔台家族,托雷家族没有一毛钱关系。这些堂兄弟出人出力,挥泪洒血都是在义务为朱赤家族服务,自身除了战利品,没有一寸土地好处。
这对朱赤家族而言,自然是千载难逢,个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
为此,其他家族和其爆发矛盾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所有西征贵族对这种分配方式也早就一肚子牢骚?要不是上头有窝阔台这个长辈兼大汗压着,这个小团体在北罗斯就解散了,还取得现在的成就?根本不可能。
我们都清楚,在比赛中,有优势的运动员最怕半路叫停,导致自己的优势状态发生变化,在想找回也就千难万难了。
军事上也是一样,就像这次西征,顺利的时候,最害怕的就是出现意外,导致半途而废。
只是,不管拔都再怎么不愿,按照蒙古祖制的规定,先汗薨逝推举新汗,所有王公贵族必须放下手边的事情,赶到和林参加忽里台大会,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这样来看,西征步伐暂停似乎有些不可避免。
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拔都十分清楚,战机一旦丧失,不可能再来,况且还是这种分赃不均的军事行动。
只要大军回到草原,基本就预示着这次西征行动的彻底结束,同时也意味着,钦察汗国的扩张之路戛然而止,之后这种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怕是基本不可能再出现了。
渐渐地,不知何时,在贵由蒙哥带头下,有些将领开始左右交头接耳,嘀咕起来。
拔都见状,立刻面无表情,满脸阴沉地宣布了大军攻伐计划暂停,就地直接扎营,对过世的窝阔台大汗,进行为期九天的悼念仪式。
并且还特意规定,在悼念先汗期间,所有人未经他的允许,不得擅自离开大营返回和林。
从拔都的命令上看,其还是不甘心,希望拖时间,找到了一个解决了办法。
可就是有人不甩他,不遵守他这个西征军统帅的命令,第二天就带兵离开大营,提前东归了。
这个人,没有疑问,就是近两年和拔都不对付的-贵由。
他昨天接到了母亲乃马真的密信。
信中让他得到消息后,放弃一切,立刻返回和林争夺汗位。
和汗位比起来了,拔都的命令算个毛啊!
贵由的突然离去,拔都并没有说什么。
这厮的想法,那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没有一个人能挡住他。
九天的悼念仪式很快结束了,拔都再次将宗王和将领们召集在一起开会,商量下一步怎么走。
是继续西征,还是立刻停止所有行动返回?
在这次会议争吵声不断,显然大家都有不同意见,不同的利益考量。
速不台和拔都的几个兄弟宗王显然赞成继续西征,因此此时大军气势如虹,对欧洲的征服,打到“最后的海洋”已经是一哆嗦的事,他们提议不必理会乃马真的旨意。
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
现在天时地利都站在他们这一边,一旦撤军,再想回来怕是在不可能。
合丹,蒙哥等人则主张必须遵守乃马真监国的旨意,回到和林参加忽里台大会。
他们给出的理由是;汗位继承是国本大事,不能丝毫轻忽怠慢。况且大军已经出征六年,期间各种不好的消息从和林传来,看起来漠北局势有些不稳,急需在座诸王回到了和林维持帝国稳定。
两种主张让拔都彻底犯难,难以下决定。
一方面,是他主观不想半途而废,想趁着大军在此地一鼓作气,直接完成出征前既定目标,省却以后的大麻烦。他明白,这样做,无论是对他,还是对他的家族汗国来说,长期看都是更有利的。
但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做出回归的姿态。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