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23章幡然悔悟

作品:我在历史中长生不死|作者:贰更2|分类:武侠修真|更新:2025-04-18 11:31:48|下载:我在历史中长生不死TXT下载
  近一年来,李平安成了李爷。

  同僚、邻居恭恭敬敬,药房、武馆主动降价,参加婚宴能坐在主席,换做寻常人,定然沾沾自喜。

  李平安也是个普通人。

  于是在一声声李爷中迷失了自己,再也没有当初站在暗处的谨慎。

  “按照我本来性子,因魔头名号遭遇烟波钓叟,险死还生后就应该逃之夭夭了……”

  魔头名号会惹来无数麻烦,一走了之改头换面,自然杀劫全消。

  李平安皱眉沉思,究竟是什么影响了谨慎。

  “我不在意殓官职位,但是陷于安稳的环境,自我欺骗,不愿改变!”

  “我嘴上说不喜欢八臂尸魔的名号,却实际享受它带来的好处,慢慢深陷其中犹不自知!”

  “贪安……贪名……”

  李平安恍然明悟,即使每日三省吾身,克制贪嗔痴,却在不知不觉间堕入贪欲陷阱。

  “接连渡过杀劫,连武道宗师都斩了,让我心生得意,行事愈发随性。”

  江湖凶名,亦是一种名声。

  李平安早就向往行走江湖,由于长生大秘不能动身,如今得了个响亮名号,下意识的得意骄傲。

  舍不得放弃,就容易犯错。

  “读国朝纪要事,咱还嘲笑乾高宗……”

  前朝高宗皇帝前期兢兢业业治国,政绩斐然,内外朝廷都夸赞其为明君、圣君,慢慢沉溺于臣子拍马享乐。

  宠信内侍,日渐昏庸。

  直至叛军杀至京都,高宗才幡然悔悟,击退叛军后定下规矩,任何人都不得吹捧。

  史官借用此事,告知后世帝王夕惕朝乾,警惕圣名。

  “堂堂史上明君,竟然会让马屁所害,也不是什么聪明人……”

  李平安以人观己,以史为镜,顿时心生羞赫。

  “这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真刀真枪杀来的贼人敌兵,看得见摸得着容易防范,捧杀则是无形无质,甚至死到临头都难醒悟。

  “多谢媳妇指点。”

  李平安躬身致谢:“三娘说的不错,媳妇心思澄净,比咱这蝇营狗苟的俗人聪慧多了。”

  “咯咯咯。”

  媳妇忍不住笑出声,夸她武道天赋绝顶不会有感觉,夸她聪明就发自内心的高兴。

  走着走着,路过春风楼。

  一声熟悉的呼唤传来:“公子,进来玩儿啊!”

  姑娘穿着褴褛的衣衫,秋风吹过掀起裙摆,露出若隐若现的雪白。

  李平安面露尴尬,装作不认识的加快脚步。

  又传来一声:“平安哥哥,有些日子没来了啊!”

  李平安假装听不到,已经有媳妇的人了,可不能再沾花惹草,未曾想媳妇顿住脚步。

  “相公,她们喊你名字,莫不是旧识?”

  李平安连忙说道:“我和她们素不相识,定是认错了!”

  “相公认得也无妨,家里不介意多几个姐姐。”

  媳妇很是委屈的絮叨:“我不如姐姐们生的好看,心思不通透,不懂得照顾人,又不会琴棋书画……”

  茶言茶语似是女人天赋,简直无师自通!

  “娘子,我们回家包饺子。”

  李平安打定主意,以后再也不过春风楼,宁愿绕远多走几步路。

  听到好吃的,媳妇立刻恢复笑容满面,忙不迭的赶回家。

  ……

  正统五年。

  末。

  户部核算,税收折银八千五百万两。

  同时,废除人头税后,黄册在籍人数暴涨数百万。

  正统帝下令增长官员俸禄,将米面布帛折算成银两,近乎翻了一倍,文武百官无不感沐圣恩。

  眼见大势汹汹,无可抵挡。

  地方士绅立刻调转了风向,开始吹捧正统帝为明君圣主,类太祖也!

  朝堂诨号刽子手的苏明远,亦有了“贤相”之称。

  国朝读书人无不想拜入苏相麾下,以附骥尾,眼下可升官发财,将来可留名史册!

  唯一倒霉的只有宗室,或许是流年不利,或许是因果报应。

  今儿这個病故,明儿那个事发。

  先皇册封的二十余位王爷,短短一年折了半数,余下的无不风声鹤唳,天天洒扫庭除,唯恐家中多了龙袍玉玺。

  ……

  腊月廿二。

  京城下了场大雪。

  足足一尺多厚,压塌了不少房屋。

  衙门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正统帝下了旨意,镇抚司明察暗访,若有百姓冻死则问罪主官。

  入夜。

  一辆没有任何标识的马车,停在苏府大门,下来个肥胖中年。

  “本王求见苏相。”

  中年从怀里取出名帖,上面赫然写的是靖宣王赵承。

  先皇胞弟嫡子,年岁比当今陛下小的多,父亲是一字亲王,袭爵后降等为二字王爷,也叫郡王。

  门房接过拜帖,发现下面垫着张银票,顿时喜不自禁。

  终于轮到咱收利是了!

  一路小跑去后院禀报,得到苏明远答复后,领着赵承来到前院正堂。

  苏明远躬身施礼:“下官拜见王爷。”

  “苏大人不必多礼。”

  赵承有求于人,可不敢摆王爷架子,努力挤出笑容夸赞吹捧。

  “苏大人是国朝柱石,不可或缺,本王就是个混吃等死的宗室,活了死了也没人在乎!”

  “王爷言重了。”

  二人落座,品茶叙话。

  苏明远猜到赵承来意,总是顾左右而言他,将话题引向别处。

  眼见旁敲侧击不行,赵承终于忍不住说道:“今日冒昧登门,本王有事相求。”

  苏明远吹了吹茶水热气:“王爷乃天衍贵胄,您都做不成的事,下官更无能为力了。”

  “求苏相指条明路。”

  赵承顾不得脸面,直接站起来躬身施礼,哭丧着脸说:“也不知哪个混账玩意儿,在本王家里塞了块黄布,幸好发现的及时,否则就解释不清了!”

  苏明远起身避开,不能受王爷的礼,免得落人口实。

  “殿下,此事应当与陛下解释。”

  “陛下他……”

  赵承差点说出冷血无情,话到嘴头拐了个弯:“日理万机,可不敢打扰,还请苏相指条明路。”

  “王府上下数百口,等着苏相救命呢!”

  “王爷请坐。”

  苏明远看赵承凄惨模样,也觉得陛下行事有些酷烈,将堂堂王爷吓得掉眼泪,不过这也是好事。

  新政到了如此地步,不进行下去都不行!

  一旦反噬,正统帝也受不住。

  “据下官所知,平日里王爷关门闭户,潜心修道,从不理会世俗,定不会行那不可言之事。”

  “对对对。”

  赵承连连点头,他对当皇帝没兴趣,哪有修道好玩儿。

  “然而禁不住有人使坏,为了功劳栽赃陷害。”

  苏明远话音一转:“这一年来,镇抚司、东厂屡屡从户部拿银子,足足数百万两,也不知在做什么?”

  “这事儿……”

  赵承面色微变,知道人家在提条件,父亲当年执掌过镇抚司,那时候先皇还没三兴大乾。

  可以说,镇抚司的老班底,全是赵承父亲招募调教。

  纵使已经过去多年,情分也没耗尽。

  赵承为明哲保身,不愿再沾染镇抚司,只是想到身家性命妻儿老小,已然别无选择,咬牙应承下来。

  “本王去打探打探,过几日给苏大人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