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二十四章 仙逆

作品:高上神霄|作者:指尖哲学|分类:游戏竞技|更新:2025-04-17 17:25:11|下载:高上神霄TXT下载
  黎明,从无边的黑暗中渐渐苏醒,但是她的轮廓还是模模糊糊,浸在夜的薄纱中,淡青色的天空镶嵌着半明半昧的星辰。

  乳白色的轻雾透明,缥缈,似有生命一般,以一种奇特的方式缓缓流动着,氤氲弥漫,掠向远方。

  天地寥廓,寂静无声,四维六合都笼罩在这种神秘的薄明之中。

  空气中弥漫着破晓时的寒气,又沁着微微的芳馨,随着凉凉的春风飘溢,浸染每一寸虚空,草木在微微颤动,灰色的露水在上面来回滚动,仿佛下一秒就会掉落似的,却又不曾真的滴落下来。

  连绵起伏的黑色山脉,巍峨耸立,如同匍匐在大地之上的巨龙。

  一处无名的山崖上。

  陈北落青衣散发,清容如水,盘腿坐在一块青色的大石头之上。

  淡淡的天光落在他身上,愈发显得风神秀彻。

  但见他凤目微瞑,抱元守一,浑身似沐在温泉水中,逐渐放松,由动而静。​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天一生水精藏于肾,开窍于耳,耳不听使藏精不漏;地二生火神藏于心,开窍于口,口不言使藏神不漏;天三生木魂藏于肝,开窍于目,目不视使魂不漏;地四生金魄藏于肺,开窍于鼻,鼻不嗅使魄不漏;天五生土意藏于脾,开窍于四肢孔窍,神不动使意不漏。

  道德经云:“视之不见曰希,听之不闻曰夷。”

  如此如此,这般这般,龙虎安住,精气安歇,越来越静,陈北落的呼吸也越来越微弱,直至完全停止,紧跟着体内心跳气脉也越来越缓,最后直与那路边的顽石无异。

  进入“致虚极,守笃静,浑人我,同天地”的境界。

  恍兮惚兮,杳杳冥冥。

  上不见天,下不见地,内不见我,外不见人,一无所见,同于虚空而合于大道。

  心死而神活!

  陈北落仿佛看见混沌初开,鸿蒙剖辟之景象,混混明明之中有一道灵光垂落,为真意独运。

  继而天地衍生,群星闪耀。

  乃一阳初生,使得玄关一窍(天地根)开动,此窍不在身内,亦在身内;不在身外,亦在身外,乾坤共合成,天地之正中。

  丹经有云:

  道法三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

  谁知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千六百门。

  生死,在此分。

  圣凡,在此别。

  此窍一开,仙道有望。

  彼时,陈北落身体微微一震,浑身的经络霎时间全被一种无可名状的“雾气”充盈,感觉微凉。

  说是雾气,其实也只是一种形容而已,此正是世间修道之人口中所说的元精。

  元精之名,始见干丹书,又称之为“二五之精”,乃是先天之气,其质清而虚,为人死入生之关锁。

  其名虽然被称之曰精,其里本自无形,因静中而动,言之曰元精。

  元精是后天精之本,后天之精浊而实。

  在人处于十四、五岁之前,因知识未开,氤氲内结,无形无象,元精贯藏于全身四肢骨节之间。等到情缘一起,嗜欲之念萌生,则团聚于两肾,一点真精变化为后天之液。

  念起精起,念伏精伏,因心而化,修道所谓的炼精化气,所练之精是先天之精,元精。

  而非后天的浊精。

  此时所得真气,乃是先天一气,即为元炁。

  炁者,乃人身之根本也,是存在于体内推动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

  炁散,则人散,进入轮回。

  世间武者打坐练功,辛辛苦苦修得一身真气,虽说威力颇为可观,举手投足有大力相随,开碑裂石也不在话下,登峰造极时更是摘花飞叶亦可伤人,但终究只是后天之气罢了。

  若求的是纵横江湖,快意恩仇,足矣。

  然而,想要以此为根基,寻求长生的话,无异于缘木求鱼。

  人生百年,匆匆而过,任你如何武功盖世,风华绝代,到头来不过是黄土一堆。

  问世间,谁能不死?

  长生久视,是世间永恒不变的主题,是天地诞生之初便烙印在众生族类灵魂深处的本能,想那秦始皇帝派遣方士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出使东海,为的不就是传说中的长生不死之药么。

  但是,长生何等艰难,又岂是常人所能触及的。

  就算是对武者来说,亦如同水中捞月。

  当然,后天真气也可转化为先天,但是其间所花费的时间、精力,绝非常人可以想象,这是水磨工夫,急不得,更重要的还要有绝高的天赋和无上的智慧。

  否则的话,一切免谈。

  这便是为什么古往今来学武的人很多,但是武道大宗师却很少的缘故。

  而元炁,则是通往大道长生的凭证,天然便比世间武者修炼的真气高出不知凡几。

  仙家修炼的便是这一口,玄之又玄、纯之又纯的先天之气。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惟道惟一,惟精惟纯。

  而想要修得这口先天一气,只有一个办法,那便是“坐忘”。

  所谓坐忘,就是要忘却自己的形体,抛弃自己的聪明,识神摆脱形体和智能的束缚,与大道融通为一。如此,方才能达到“澄心味象”、“契合自然”、“心纳万物”、“大道同游”的精神状态。

  亦只有如此清静无为的境界,才能洗去一切后天的痕迹,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人身的窍穴与天地自然共鸣。

  此时,天地人三才共同运作,方可练出那纯之又纯的先天一气。

  其核心很简单,无非就是《道德经》上记载的:“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但是想要做到这一点,可谓是难之又难。

  就像陈北落前世的质能方程一样,人人皆可知,却没有几个人能制造出核弹来。

  修道,修道,道究竟应该怎么修?

  老君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反之,则万物归一,归根复命。

  两者皆是道,就如同我们脚下的路,从主干出发分出无数条支路,可以到达你想到达的地方。反之,从支路出发,只要对路,总能回归大道。​

  祖师三丰真人说得好:

  无根树,花正偏,离了阴阳道不全。

  金隔木,汞隔铅,孤阴寡阳各一边。

  世上阴阳男配女,生子生孙代代传。

  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

  人之身如树,真灵如树之花。凡树有根,故能生发而开花。惟人身无根,生死不常,全凭一点真灵之气运动。而真灵者,是谓先天真一之气也,虽然为人树之花,而实为人树之根。

  若阴阳各偏,皆是真灵之花有偏,道便不全成。

  真情如金,真知如铅,属刚;灵性如木,灵知如汞,属柔。

  如情不归性,灵不归真,如何能窥得长生大道。

  试观世上男女相配,生子生孙,代代相传而相续,可知修真之道,阴阳相合,生仙生圣,亦能代代相传而不息。

  只不过有顺逆之分,仙凡之别。

  何为顺?

  阴阳气数,造化自然,虚生神,神生气,气生精。

  何为逆?

  返本溯源,归根复命,精化气,气化神,神化虚。

  虚者,道之本源。

  顺则为凡,逆则为仙。

  所争的,不过是在其中间颠倒。这个中字,其理最深,其事最密,非中外之中,非一身上下之中,乃阴阳交感之中,无形无象。

  仙家于此处立定脚跟,逆而运之,结无上之金丹。

  ......

  陈北落元神内守,与大道混融。

  洞真太玄紫章自发运转,功行周天,炼度真气。

  不远处,苏樱蜷缩着身子,枕着手臂,正沉沉入睡。

  女孩身上盖着陈北落的道袍。

  前方点着一堆篝火,熊熊燃烧,火星飞溅,发出一连串噼里啪啦的轻声微爆,跳跃的赤色火光映照在她脸上,如同一层流动的胭脂,眩彩夺目,艳光四射,端的是美丽不可方物。

  时间无声流逝,夜尽天明。

  遥远的天际,忽然出现一抹玫瑰般的殷红。

  一轮红日冒出,冉冉升起,洒下亿万道灿灿霞光。

  晨风轻拂,朝阳艳艳。

  山中青浪起伏,碧涛激扬,间以七彩点缀,姹紫嫣红,美丽极了。

  日光倾城,云卷云舒。

  陈北落嘴唇微张,飞出一道森森白气,疾若闪电,这是他吐故纳新,鼓荡元气,淬炼肉身时排出的体内浊气。

  而这白气落到了地上,竟然将地面撕开一道长达十余丈的巨大伤口。

  似是被这声响惊动,苏樱徐徐睁开双眼,一脸茫然。

  而此时,陈北落也正好行功完毕,见她一副迷迷糊糊的样子,不由莞尔一笑。

  噼里啪啦。

  陈北落重新点燃熄灭的篝火,缓慢却又不停地转动着手中的一截树枝,上面串着一只野兔,烤得金黄金黄的,点点热油滴落炭火,滋滋作响,浓郁的肉香早已弥漫四野,叫人食指大动。

  咕嘟!

  苏樱喉咙滚动,情不自禁地咽了咽口水。

  陈北落哈哈一笑,提起烤兔。

  两人风卷残云,偌大的一只兔子,很快便被消灭得一干二净。

  “嘻嘻,没想到北落哥哥的手艺这么好。”

  苏樱摸了摸圆滚滚的小肚子,一脸心满意足,这烤兔倒是大半让她给吃了。

  陈北落一脸宠溺地看着她,笑而不语。

  清风拂来,碧浪起伏。

  风儿裹着阳光抚过女孩的俏脸,青丝飞扬间,露出发下的耳垂——温润如玉,脖颈修长,洁白无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