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0584【陛下救我】

作品:大宋泼皮|作者:很废很小白|分类:历史穿越|更新:2025-04-17 16:50:52|下载:大宋泼皮TXT下载
  韩桢手中朱笔不停,继续批阅奏折。

  张俊心头忐忑,一动不敢动,就这么继续伏在地上,维持着叩首的姿态。

  片刻后,韩桢停下手中朱笔,这才吩咐道:“免礼。”

  张俊这才从地上爬起来。

  韩桢缓缓开口道:“朕与张卿也算是老相识了,当初山东一别,匆匆三载。”

  张俊朗声道:“当年陛下神勇无双,驰骋沙场的雄姿,令罪臣心向往之,这些年时常于梦中回望。”

  拍马屁么,不寒碜。

  尤其是拍当今官家的马屁,多少人想拍都没机会呢。

  “对招降你之事,军部一众武将,起初是不同意的,言你性情跋扈,治军不严。”

  韩桢顿了顿,话音一转:“然,朕念你颇有韬略,作战勇猛,乃是一员虎将,因此力排众议。”

  “陛下厚爱,罪臣感激不尽,当结草衔环,以死相报!”

  张俊噗通一声,再次跪地叩首,神色感动。

  官家这番话真也好,假也罢,但确确实实的拉了他一把,否则他的下场,只怕与辛兴宗、刘光世无异。

  如今不但性命保住了,官职也保住了,说一句再造之恩也不为过。

  韩桢沉声道:“你身中极乐丹之毒,始终是个隐患。先不说朕已下令铲除齐国境内所有罂粟,往后也不会再有极乐丹,况且极乐丹本身就是一种毒药,眼下看不出甚么,待再过几年,只怕你连刀都提不动了。”

  “还请陛下救我!”

  张俊神色一变,哀求道。

  韩桢竖起两根手指:“朕给你两条路,一是戒掉极乐丹之毒,继续上前线领兵,二是去军部后勤处养老。”

  话音落下,张俊没有丝毫犹豫,当即高声道:“臣选第一个!”

  韩桢提醒道:“戒除极乐丹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其中艰难,想必你也清楚,甚至还有性命危险,你可想好了?”

  “臣想好了!”

  张俊语气坚定道。

  韩桢摆摆手:“既如此,你稍后便去大理寺,找间牢房住进去。何时戒了极乐丹的毒,何时再出来。”

  这个时代,解毒没那么多讲究,就一个字,熬。

  熬上两三个月后,等待身体自行修复,没了戒断反应,毒瘾也就断了。

  熬不过去,那就死路一条。

  要知道,福建八州之地,被方七佛用极乐丹控制的大小官员,足有三百余人。

  然而活着被押送到京师的,却只有不到二百,剩余的一百多人,皆是死在路途之中。

  有些官员死于戒断反应的并发症,更多的则是受不了折磨,精神崩溃,从而选择自尽。

  那侥幸存活的二百官员,尽管没死,可也被毒瘾折磨的不成人样,基本算是废了,完全没有利用价值,留着他们,指不定还会闹出甚么事儿,所以干脆全砍了,省的麻烦。

  “臣领命!”

  张俊高声应道,而后起身离去,直奔大理寺。

  目送张俊离去的背影,韩桢微微一笑。

  没有药物的帮助下,若他真能凭借自身熬过毒瘾,将会彻底的脱胎换骨。

  正应了那句话,福祸相依。

  刘昌提醒道:“陛下,余伯庄求见。”

  “宣。”

  韩桢心头一喜,赶忙吩咐道。

  不多时,余伯庄胳膊下夹着一卷图纸,匆匆走进大殿。

  火炕着实没甚技术含量,起码对工科院的大匠来说是如此。

  昨日出宫后,余伯庄回到工科院,当即招来十余名大匠研究改进,当天夜里便敲定了一套方案。

  “臣见过陛下。”

  余伯庄躬身作揖。

  韩桢问道:“可是火炕改进完成了?”

  “回禀陛下,确实如此。”

  余伯庄说着迈步上前,将图纸展开,摊在御案之上,口中讲解道:“陛下请看,改良之后的火炕,将原先两道笔直的烟道,改为了蜿蜒之态,如此一来,热烟在烟道中流通的会更慢,从而提升保暖性能。此外……”

  听完余伯庄的讲解后,韩桢满意的笑道:“此事你办的不错,记你一功。”

  余伯庄心下大喜,大义凛然道:“为陛下分忧,乃微臣职责所在,岂敢邀功。”

  看着图纸,韩桢问道:“四贯还是有些高了,造价不能再低一些么?”

  余伯庄苦笑道:“陛下,这个微臣实在是没法子,火炕必须用到石块与青砖,否则无法保证安全。”

  “四贯便四贯。”

  韩桢点点头,吩咐道:“图纸留下,且退下罢。”

  “微臣告退。”

  余伯庄施了一礼,转身离去。

  ……

  高兮若身着一席天青襦裙,肩头披着月白对襟长褙子,姿态优雅的走在皇宫之中。

  身后一名貌美的小妇人,亦步亦趋,好奇的目光四下打量。

  “禁宫之内不得四处张望!”

  就在这时,前头带路的黄门太监注意到小妇人,呵斥一声。

  高兮若也皱起眉头:“婉婉。”

  “哦。”

  婉婉应了一声,这才收回目光。

  老实说,皇宫之内的守备,并非她想象中三步一岗,十步一哨这般森严,反而松懈的很,这一路走来,几乎连巡逻禁军的都没有看到。

  不过一想到宣德门驻守的玄甲军,以及那十名带御器械,她便又释然了。

  入皇城前,都会经过玄甲军的严密搜查,莫说兵刃甲胄了,就是一根绣花针,也得被扣下。

  就算混进了皇城,空手白刃面对带御器械,与送死有何区别?

  “陛下在与相公们议政,你二人且在外候着。”

  黄门叮嘱一句,正欲走进大殿。

  婉婉闻言,忍不住朝大殿内探头望去,却听耳边传来一声轻咳,立马不动了。

  “林相公您来了!”

  黄门谄媚的声音响起。

  高兮若与婉婉转头望去,却见一青年大步走来。

  只看岁数与根骨,两女便知此人年纪不大,绝不超过三十岁,然对方身上的官服之上,却用金线绣着虎纹。

  虎纹,乃是武官中的二品大员。

  林丛瞥了眼高兮若两女一眼,旋即便不再关注,转头问道:“陛下在议政?”

  “是,与常相公、刘相公在议政。”

  黄门点点头,殷勤道:“林相公要觐见,奴婢这就去通报。”

  作为宫中太监,看碟下菜乃是基本功。

  朝中有三人身份特殊,分别是林丛、杨树以及谷菘。

  这三位相公,乃是一路追随陛下起于微末,又是陛下儿时玩伴,情同手足。

  说白了,陛下没有兄弟姐妹,而林丛这三人,就等同于宗室。

  事实上,韩桢还真就是这么打算的。

  仅从他对三人的安排,就能看出端倪。

  密谍司、贸易院以及银行。

  这三个机构,独立于朝廷之外,却又极为重要,不合适外臣担任,唯有宗室才合适。

  林丛摆摆手:“不必了,我在此等一等。”

  ……

  大殿中,韩桢正与刘宓、常玉坤二人商谈事宜。

  刘宓苦笑道:“陛下,国库虽宽裕,可也禁不住这般折腾。南京道、西京道外加河北两路,共计二百一十余万户,即便火炕造价低廉,可三五贯钱总是要的罢?若免费给百姓修缮,这便去了近千万贯。”

  他这个户部尚书,位高权重,掌管国库,看似风光无限,实则难当的很。

  齐国一省四部六院七寺,外加二十三路,各个都要钱。

  这个部给了,那个院不给,就容易得罪人。

  常玉坤劝谏道:“陛下心怀百姓,乃万民之福,臣敬佩不已,可此举着实不妥。圣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陛下为北方百姓免费搭建火炕,南方百姓得知会怎么想?山东、蜀中百姓,又会如何想?”

  “若是给南方等地补偿,那将是一笔巨款,只怕国库也承担不起。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闻言,韩桢沉声道:“两位爱卿所言有理,可北地百姓饱受兵灾战乱,食不果腹,近九成百姓没有余钱修建火炕,难不成让朕眼睁睁看着北地子民冻死么?”

  常玉坤说的也有道理,不患寡而患不均,朝廷给北地百姓免费修了火炕,山东、蜀中、南方的百姓定然会心生不满,本来南方就与蜀中刚刚纳入版图,还不太安定,有心人再一煽动,发生的暴乱的可能性极高。

  刘宓提议道:“可折中一番,由朝廷拨款,低息借与百姓修建火炕,分三年还清。”

  不管如何,反正免费给百姓修建,这个口子肯定是不能开。

  否则口子一开,天下百姓一闹,国库真兜不住。

  国库是有钱,但要知晓,如今天下可是有一亿三千余万百姓啊!

  “不妥。”

  韩桢摆摆手,沉声道:“此举弊端颇多,若当地官府为完成差事,强行逼百姓借贷,岂不与王安石的青苗法同出一辙?”

  下面官员为了完成差事,搞好政绩,可不管那么多,只会强行让百姓借贷,修建火炕。

  有些百姓明明不需要借钱,却也背上了债务。

  除此之外,官员与胥吏也能借机做文章,上下其手,大捞特捞,最后苦的还是百姓。

  当然,韩桢治下与赵宋不同了,底层胥吏清明了许多,外加各地设有督察处,以及密谍司,监视官员与补官,可保不准就有人会铤而走险。

  千万别高估了人性,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贪官,如何时代都禁不绝。

  当年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便是如此,本意是好的,但落实到地方后,却成了害民的恶政。

  “是臣考虑不周。”

  提起青苗法,刘宓立即意识到了自己这个提议的弊病所在,赶忙认错。

  韩桢吩咐道:“此事不能拖,北地的天儿一日比一日冷,内阁尽快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臣领命。”

  常玉坤硬着头皮接下这个差事。

  告退之后,两人转身出了大殿。

  见大殿外候着两名貌美女子,常玉坤与刘宓只是扫了一眼,便不在关注。

  官家在女色之事上,一直很克制。

  如今,后宫妃嫔只十人,不少官员上奏陛下纳些御侍,充实后宫,俱都被官家拒绝了。

  而今就算纳两个女子,也算不得事儿。

  这时,一声唱喏从殿中传来:“宣林丛、高兮若。”

  高兮若神色一凛,款步迈进大殿,行了个万福礼:“民女见过陛下。”

  “见过陛下。”

  林丛也躬身行礼。

  “免礼。”

  韩桢一手虚抬。

  高兮若识趣的从袖兜之中取出两份名册,用绵柔的声音说道:“陛下,这两份名单,一份是摩尼教、景教、沃教等邪教教众,在南方各地的名单。另一份,则是我弥勒教九百二十一人户籍极其亲眷名单。”

  韩桢朝林丛使了个眼色,林丛当即接过两份名册。

  韩桢下令道:“吩咐南方密谍司抓人,将摩尼教等邪教骨干一网打尽。此外,弥勒教教众的名册,印刷多份,分发各地密谍司,严密监控这些人的亲眷。”

  “臣领命!”

  林丛高声应道。

  韩桢又将目光放在高兮若的身上:“高兮若。”

  “民女在。”

  高兮若一个激灵,心头一阵忐忑,尽管早有猜测,可对于官家如何安置自己,她心里还是没底。

  韩桢朗声道:“朕授命你为密谍司从千户,负责监视拉拢两广土番,直属都指挥使统辖,往后林丛便是你的上官。”

  因为两广土番事关重大,不单单涉及到岭南归属,还左右未来攻取交趾的战略,所以虽只是个从千户,韩桢却特许她却不受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和镇抚使统辖,直属林丛。

  “民女……臣拜谢陛下!”

  高兮若暗自松了口气,盈盈一拜。

  果然与自己预期的一样,被招安了。

  “此女是你亲信?”

  韩桢目光落在婉婉身上。

  高兮若赶忙答道:“回禀陛下,她名唤林婉婉,是臣在教中的左膀右臂。”

  韩桢似笑非笑道:“既是亲信,便赏你个百户罢。”

  林婉婉丝毫不怵,好奇地问道:“陛下,百户是几品官?”

  韩桢答道:“正七品,你可满意?”

  “臣满意。”

  林婉婉学着林丛作揖行礼。

  韩桢收敛笑意,正色道:“丑话说在前头,朕治下的官儿,可不是好当的。朕只给你们一年时间,届时若看不到成效,你二人罢职,弥勒教其余教众极其亲眷,全部发配北地。”

  他可不养闲人,收编招安,只是觉得弥勒教还有价值。

  可若是展现不出价值,那就别怪他不讲情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