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359章 死局

作品:抗清|作者:傲骨铁心|分类:历史穿越|更新:2025-04-17 18:40:40|下载:抗清TXT下载
  甘文焜的计策跟绝户差不多了。

  抢在清军前面占领通州,控制直隶最大的两座粮仓西仓和中仓,再把京郊各地的旗庄、皇庄“扫荡”一遍,满城内那四十万八旗军民连同王公大臣就得喝西北风。

  到时,真就投降和弃城两条路。

  投降的可能性不大,多半弃城出逃。

  满清的王公大臣一旦护卫小麻子出逃,便如当年唐玄宗出逃蜀中,令安禄山的叛军不费吹灰之力得到长安城。

  没了燕京,清廷不仅失去大一统政权的法理,也将正式进入灭亡倒计时。

  去哪里也是问题。

  直隶、河南到处都是叛军,小麻子压根不可能在王五眼皮底下穿过“敌占区”投奔岳乐。

  西北也打的不可开交,跑到西安去跟前脚脱离虎口、后脚跑狼窝没有区别。

  而且西北现在的贫瘠状态也不足以维持小朝廷的运转。

  东南虽然还在清军牢牢控制中,运河也通畅,但毕竟路途太过遥远。

  山东那里也具有不可控性。

  王五估计燕京被周军占领的消息传到山东后,那里的官绅多半就要连夜缝制大周旗号,宣布光荣反正。

  在识时务这一块,山东官僚历来走在各省前列。

  当年李自成刚下燕京,山东的官僚在没有顺军入寇前提下就主动投顺,负责接收山东的就是左都督郭升。

  同样,清军一进燕京,山东这帮刚刚投降大顺的官僚就立即造起大顺的反来,继而纷纷剃发易服做了清朝的好奴才。

  礼仪之邦不可谓不讽刺。

  真正抗击清军的反倒是绿林马匪、江湖好汉组成的榆园军。

  所以,书读的越多思想越奴化,并非没有道理。

  但不得不承认,让山东奴化思想如此严重的始作俑者,就是山东曲阜那所谓中国第一世家。

  对这所谓天下读书人典范榜样老宗师的存在,王五深恶痛绝。

  但能腾出手来,必定灭孔!

  其率军从广平出发时,三省总督白秉贞已经派人去山东劝降巡抚周有德和提督马宁。

  后者,是吴三桂生前颇为器重的爱将,也认定必会举旗响应自己的八提督之一。

  只是,马宁让吴三桂失望了。

  今时不同往日,形势已然发生惊天巨变。

  周军拿不下燕京,马宁或许还能继续选择效忠清廷,现在他马宁再不反正,真就无药可医,纯纯要做替鞑子殉葬的可怜之人了。

  “如果满城小皇帝出逃,你认为他会逃去哪?”

  这个问题王五自己的判断是小麻子肯定是逃回关外老家。

  没想到甘文焜却认为小麻子和清廷可能会逃到山西。

  王五不解:“为什么?”

  甘文焜的理由是清廷不是没有援军,而且这支援军已经在前来的路上。

  “你是说蒙古人?”

  “将军也知朝廷清廷征召蒙古各部入关的事?”

  “是穆里玛引我来的燕京,你说这事我知不知道?”

  “是了,穆里玛是鳌拜的亲弟弟,这么重要的军情肯定要向将军告知的,”

  甘文焜顿了一下,说清廷不可能轻易放弃关内,毕竟眼下关内还有很多省份为他们控制,忠于清廷的兵马也还有很多,清廷真要就此撤回关外,就等于把关内的地盘和兵马全部抛弃。

  再愚蠢的皇帝和大臣也不会这么做。

  因此,清廷最有可能就是逃到山西会合入关的蒙古人,以图反扑燕京。

  王五听后眉头微皱:“照你的意思还不能让小皇帝跑了?”

  “将军如果只图眼前,那小皇帝跑与不跑与将军并无多大关系,也无多大损失,但将军要是有立足北方问鼎中原之心,则万万不能让小皇帝跑了。”

  甘文焜说这话时拿眼偷偷看了下面前年轻的周朝定国公,对这位年轻国公爷他也是了解过的,知其也是反复之人。

  越是反复之人野心越大!

  吴三桂不就是如此么。

  王五则冷笑一声:“你这算是试探本帅心迹,还是挑拨本帅与朝廷关系?怎么本帅觉得你这人明为本帅着想,实则是暗藏祸心的?”

  “下官不敢!”

  生怕被眼前年轻国公爷命人一刀砍了的甘文焜吓的赶紧跪在地上,一边磕头一边说他曾听人说明韩王曾经明文天下,复燕京、正衣冠者为社稷共主。

  即便心中害怕,还是大着胆子说道:“如今复燕京、正衣冠就在眼前,吴三桂又刚刚驾崩,吴周群龙无首,将军立此大功难道就没有为社稷共主之心?”

  说完,甘文焜大气不敢出一声,唯恐自己判断失误引来杀身之祸。

  未想,眼前年轻的国公爷却没有喝斥他胡言乱语,反而问他道:“你确定满城的粮食只能维持七天?”

  “这”

  七天是甘文焜自个估的数,不排除王公大臣府上还有积粮,所以他给出最多十天的估算。

  原因是三十多万旗人的粮米是固定的。

  这个群体每天消耗的粮米也是以天文数字计,所以哪怕王公大臣把府上积蓄拿出来也只能供这三十多万旗人多撑个两三天。

  想了想,王五道:“你的主意是不错,不过要是小皇帝不逃,蒙古人也来燕京的话,那岂不是更麻烦?”

  言下之意鳌拜征召了近四万蒙古兵入关,而他同刘良佐加起来也不过两万人,这点兵力怎么可能对付清一色骑兵的蒙古人。

  别打蛇不成反被蛇咬了一口,毒发身亡。

  甘文焜却诧异道:“将军,难道蒙古人来燕京不是更好?”

  “什么意思?”

  王五示意甘文焜起来说话。

  起身后,甘文焜很是沉着的说了句:“将军别忘了,蒙古人也没粮啊。”

  “嗯?”

  王五眼前一亮,让甘文焜把话说细些。

  其实不用甘文焜说这事他用不了多久也会知道,就是鳌拜征召蒙古人入关是让他们自备战马、武器、干粮,等到了燕京后再由清廷负责补给,尔后南下。

  以蒙古人穷的叮当响的样子,肯定不可能携带多少粮食进关,这就意味着等几万蒙古兵浩浩荡荡赶到燕京时,他们的米袋子里恐怕一粒大米都没有。

  周军这边抢在蒙古人之前控制储粮重地通州,再扫荡京郊大小旗庄、皇庄,就能形成实际的坚壁清野。

  失去燕京清廷的粮食补给,蒙古兵又没有攻城的本事,要是进入满城的话肯定会因为粮食问题同八旗大打出手,所以满城的小皇帝不可能放他们进来。

  如此,蒙古兵想要找吃的就只能在京畿四处掳掠,这就会导致另一个结果,就是原本还处于清廷控制的京畿各州府多半会不堪忍受蒙古兵的劫掠叛清归周。

  故而,在甘文焜看来清廷最聪明的选择就是逃到山西,用山西的储粮供养蒙古大军。

  不然,就是个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