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0415城门担菜郎

  “陛下,你们在说什么呢?

  臣妾已然把礼物备好了,陛下几时出发?”

  这时,皇后也立可敦的声音从外间传过来。

  章邯闻声,赶忙朝地上大宦官打了个眼色,对其沉声吩咐道;

  “你快去把小春子找来,随朕立刻出发。”

  “诺!”

  大宦官慌忙站起身,动作飞快地用袖口擦了擦眼角残留的泪痕,重重点头应下。

  “回来!”

  走到门口,大宦官迎面见皇后进来,他正准备上前见礼,忽听到身后陛下叫住他,遂急忙转身,堆笑询问;

  “陛下还有何吩咐?”

  章邯脸上满意,遂问;“昨日让你派人去通知王总理一同前往,现下人可到了?”

  “禀陛下,一个时辰前就到了,正在宫门口等候。”

  ‘好,没你的事了,去吧!

  顺便给大年拿一身管家常服,让他换好在宫外等朕。’

  “诺!老奴这就去。”

  等大宦官离开,皇后也立可敦便走到章邯面前,嬉笑问道;

  “怎么还带上了大年?”

  “这个回来再和你仔细说。

  皇后先给朕说说,皇后帮着准备了什么礼物?”

  章邯起身,走到也立可敦近前,询问道。

  “本宫也不告诉陛下!哈哈哈.......”

  也立可敦俯身微微张开红唇,章邯遂支起耳朵,她却突然一个侧身离开,莞尔大笑。

  章邯;“......”

  不多时,大宦官便带着小春子来到屋内,且,仍在不厌其烦叮嘱道吩咐皇帝的注意事项。

  小春子不断点头,脸上满是严肃,心中却乐开了花!

  他万万没想到,如此天大的好事居然会落到自己身上。

  说实话,那次他和黑冰卫入西大营传旨,可算是冒着生命危险立了一大功。

  本以为回来之后,他能得到陛下另眼看待。可回到神京赏赐是得了不少,且内职也升了到了监事级别,不过却离得陛下愈来愈远了。

  在宫里的宦官心里都知道,但凡离得陛下越近,哪怕你再职小位卑,也不敢有人小觑。可但凡你离得陛下远,哪怕你做到一司司事或者一监监首,前途也是暗淡,没人家光明。

  为此,这两年,他不是没努力过。

  曾多次求见自己干爹,希望干爹能在陛下面前美言两句,但始终没有个结果,收效甚微。

  今日,终于苦尽甘来,喜从天降!

  干爹刚才派人找来自己,如同换了一个人一般,对他关怀备至,细心叮嘱。

  这让小春子惶恐的同时,同样也兴奋得浑身颤抖。

  他明白,自己的机会来了,只要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他自己也算是熬出头了。

  且在路上,他干爹已然明着暗着向他表达出一个意思;

  等他自己再干两年,就准备向陛下请辞。这两年会对他言传身教,让其能顺利接替自己的位置。

  这更让小春子欣喜得一阵头晕目眩。

  要知道,面前自己干爹什么人?

  那可是陛下的贴身大宦官,宦官最顶点,最有权势的那位。

  自己若是能顺利接班,那么他自己.......

  出了皇宫,章邯打眼便见王大年已然换好一身管家常服,便招呼他上车,直奔老城宏泰茶馆而去。

  到了老城东门,城门外挤挤攘攘,大多都是挑担推车,需要进城附近农民。

  章邯掀开车帘静静看着这一切。

  他分明看到,一个中年担子里的菜蔬根部,还有新鲜的泥土,叶片上也有新鲜的露水。

  显然,这是这位汉子前不久才从田里摘出来的。

  其他挑着担子的百姓,也和这位中年汉子大同小异,自家担子里,准备进城售卖的货物都很新鲜。

  章邯回头,朝坐在马车另一侧靠窗户处的王大年询问道;

  “这些进城的百姓是往城内店里送,还是寻个地方摆摊售卖?”

  王大年笑着回道;“这微臣还真的知道!”

  “说说看!”章邯来了些兴趣。

  “因政务院就坐落在老城,故臣对如此场面也是经常见。

  臣也曾差人打探过,这些附近农民有的是送到城内餐馆,客栈之类的地方,有的到神京城内的大大小小的菜市场摆摊售卖。

  当然,各地衙门,大户,也有专门的供应商和佃户,于每日清晨送新鲜的果蔬。”

  章邯了然,掀髯一笑;“不错!农民们能把自家田地里的果蔬拿进城售卖,无疑说明了家里有余粮,需要拿自家农产品卖了换钱,改善生活。

  也间接证明了其进城有利可图,值得人家大早晨到田里忙活,再挑到京城售卖。”

  说到此处,章邯便又追问一句;“这种情况多么?是单单神京附近如此,还是大明境内皆是如此?”

  这倒把王大年难住了!

  他皱眉思索一番,才不确定道;“应该北方平原地带大城附近都是如此景象吧!

  这两年,一五计划进行得红红火火,各种水利设施修建,稻种引进改良,加上联产承包责任制,税收减免针对农业扶持的政策相继落地,农民日子却是有了改变,起码吃喝不愁!”

  说到此处,王大年语气突然变得有些萧瑟起来;

  “但这也仅限于北方平原附近,农业状况好的地方。

  像南方,除了沿海城市,每年仍需要财政大量调拨粮食,才能将将维持住粮价,不至于闹饥荒,饿死人。”

  “大明地大物博,有的地方适合种粮,有的地方不适合种粮。

  现如今,大明万水千山也才只跨过一个山头,工业化也才初具雏形,能让百姓们有饭吃,就算是转移支付,你们内阁和下边的人也是下了功夫的。

  这点朕心里也是深知!”

  听及于此,王大年才在脸上再次露出一抹笑容出来。

  他重重点头;“陛下圣明!”

  起码,皇帝也知道他们的难处,这就足够了!

  章邯当然知道这些下属们的付出。

  现在可是十三世纪,不是二十一世纪。

  放眼整个世界,闹饥荒,没饭吃,饿死人,依旧是这个世界的主旋律。

  就是一个地区,能做到几十年让百姓不至于大规模饿死,就会被其在史书中大书特书,传为“盛世。”

  何况,大明也就才刚刚建国六七年,甚至统一整个次大陆,也才三四年时间。不到十年,能让大明两千多万生民吃上饭,不至于大规模闹饥荒,已然是一项了不起的成绩!

  对比后世六十年代华夏百姓闹饥荒的三年,大明朝廷已然做得十分刻意,章邯都不好苛责。

  当然,六十年代华夏饥荒是由多种原因形成,并不单单是执政问题,这里需要说明一下。

  但,心里满意,夸上一句,自然也要敲打一番。

  这是规矩。

  所以,章邯随之,还是不忘对王大年提醒道;

  “万水千山,现在只是一个开始。朕不能懈怠,你们自然更不能懈怠。

  朕希望,在有生之年,真正看到大明那盛世繁华,百姓富足的局面。”

  “如此,朕便一生无憾啦!”

  “臣!谨记!”

  王大年瞬间绷直身子,眼底的那丝憧憬一闪而逝,既然抱拳,郑重道。

  “好!”章邯拍手。

  “如此盛世,自当我等英雄儿郎缔造,快哉快哉!”

  笑声朗朗,穿出了车窗。

  那才那个中年挑货郎离得不远,闻听“盛世”二字,不自觉停住脚步。

  快速瞅了一眼声音传出那辆豪华马车,眼底露出羡慕之色。

  刚才心中不忿,也刹那间烟消云散!

  他回头看着身边大多和自己一样,挑担背筐的农民,不由低声感叹一句;

  “不错!是盛世,却不是我等小民的盛世。

  家里娃娃秋季的衣服还没有着落呢!

  盛世,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