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蒙古的新大汗在今年三月份出兵讨伐拔都的途中,于额敏县意外逝世,匆匆结束了其短短两年的执政生涯。
由于事发突然,贵由并没有选定继承人,这导致蒙古帝国汗位再次空悬。
之后,在各方势力的妥协下,贵由的妻子海迷失如同几年前,她的婆婆乃马真一样,得以暂时看管丈夫留下的家产,成为监国。
但,也不知道这娘们儿怎么想的,居然把失列门抱过来听政,而不是和其婆婆乃马真一样,寄希望扶植自己的长子忽察继承大汗之位。
这不是变相承认她自己丈夫贵由继承汗位不合法么?
章邯收到信,看到此处,不由苦笑摇摇头,心里不禁大声吐槽;
“真是蠢猪式的行为。”
随即,拿过纸张,提笔亲自写了一封信,让信使快马送到海迷失手上,表明自己的态度,即;支持贵由长子忽察继位。
虽然写了信,可章邯并没有抱多大希望改变什么,蒙古高层黄金家族之间的明争暗斗是根深蒂固的,他的意见,不一定就会被采纳!
但章邯之所以还是寄出了这封信,不过也是尽人力听天命的无奈之举。真要带兵北上,一个是现在情况不允许,另一个则是没有必要。
大明要做的不是在蒙古高层之间横叉一脚,而是发现自己,做那柄悬挂在人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而未落,才是最具有震慑力的局面。
不过,章邯已经可以清晰预见,若是海迷失被蒙蔽了眼睛,看不清形势,依旧我行我素,蒙古内部在不远的将来,必然会出现大分裂和动荡。
届时,拖雷家族成员,如史书上崛起,掌控蒙古高层大权,将不可再避免!这是章邯最不愿见到的情况……
若真的让蒙哥掌权,那么必然将对大明的外部环境带来剧烈冲击。毕竟,他和拖雷家族的关系确实谈不上好,甚至可以说,时常针锋相对,有过节。
且章邯现在忙于大明国内建设,大明确实腾不出手,干预蒙古高层的风云变幻。
有心无力,最让人尴尬!
就连章邯也不得不感叹一句;历史车轮滚滚的巨大惯性,真让人望而生畏,无力招架。
其二,位于后世阿富汗地区的米赫拉巴尼王朝,派遣小股部队数千人准备偷袭了大明西北关隘—开伯尔山口。虽然结果是被大明在山口驻扎的边戎部队给击溃,且己方斩首过千,活捉三千余人,是一场大胜利。
但这,绝不是一个好消息。
开伯尔山口,现今已经如这片大陆之前历代王朝一样,成为大明帝国的路上命门。
有了这次被偷袭的教训,堵上这个命门,已然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所以在次日,章邯便通知召开大朝会。
在大朝会上,他与众大臣商议了一天,就上述两件事情,做出了如下应对方案。
一、军事建设。
1、裁黜老弱,精简部队,重新组建各兵种,重新排编。
2、建立大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逐步列装退伍火炮等新式武器。部队建设朝着集群化,功能化,查打一体化的多兵种彼此配合方向发展,以适应越发复杂的战略环境。
3、军队基层建设,完善征兵制度,常备军队选拔制度。
目前军中跟着章邯等人西征的主力普遍已然三十多岁,接近四十岁,已然到了军旅生涯黄金年代的尾部。
军队建设最大动力,便是趁着这一批能打中坚力量最后的黄金时期,培养出新一代的军队主力,避免出现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
二、建设开伯尔山口沿线的军事堡垒群,修筑雄关险隘,彻底堵上大明帝国路上被大规模入侵的风险。
三、进一步深化推广从大宋进口的占城稻,由各地农官指导,加深精耕细作耕作方式,完善水利设施,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长。
四、兴办教育,选拔官员。在神京南郊,划拨土地,建设一批多科目,专业性学院。向社会公开招生,学制四年,为社会输送人才。
基层公务员考试,明年全国组织招考。
公务员考试共分为京考,省考,县考三个阶段。
凡是大明户籍的子民,可有乡,里二级做保书,参加当地县考,通过者,参加省考,再通过者,参加京考。
京考合格,进入吏部遴选司学习一年,分配各部门实习观政两年,即可外放,或留京城,授予八品官职。
学院毕业生,学制四年后,可不经县考,省考,直接参加京考,待遇相同。
五、优化营商环境,打击偷税漏税。
货币金融改革,各部省府州县铺设商业银行网点,发放银行牌照。
取缔私人钱庄汇兑业务,打击砍头息,高利贷等金融掠夺行为。
成立金融委员会,受央行直辖,监督全国金融。
五项举措,涉及军队,教育,农业,建设,金融,税收等若干方面,朝会当场,分工给了各部门督办。
但会后,章邯却又单独把李小虎,王大年,裴世通三人给留了下来。
四人开会到深夜,直到宫门落锁,几人才一身疲惫离开。
相信不用几年,这场1248年的年中大朝会,将会给大明的发展,再次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七月,顶着炎炎烈日,章邯御驾终于南下出发了。
这次章邯共计带了各部随行官员五十人,禁卫军三千人,仪仗队五百人,各色宫女,宦官,杂役近千人,总计近五千,可谓声势浩大。
作为大明监国以来,皇帝第一次出巡,满朝上下各部门都显得十分重视。
京营军队早早派出大量骑兵,在沿途巡视,内阁也早早给各地沿途州府发下公文,让其准备迎驾。
出了神京南门,天子车驾直接上了刚刚通车不久的水泥官道,十分顺利行了十八日,与七月二十二日到达了第一座城市,
—焦特步尓。
章邯在城内留宿一周,因为西边鹊桥还没有完工,章邯便下令,继续南下。
途经明州,康达等县府,于1248年9月末,章邯銮驾终于到了德干高原西北角的城市
—交哈迈德巴德。
这里已然到了主干水泥官道的最南端,距离孟买,还有大概三百里地,中间隔着一个名为苏拉特的城市。
章邯没有在此多做停留,撇下銮驾,开始骑马行进。
终于在骑马赶路七日后,于10月3日,抵达孟买对面的小县城,
—康达县。
在康达县休整两日,章邯便率领本地官员乘船出海,船队在距离康达县三十里外的主岛上靠岸。
这次随行上岛的官员有工部的,水利部,陪侍的宦官,宫女,当地的官员,商人。
浩浩荡荡,共计不下数百人。
不过这次出海考察,章邯一行,也是可谓收获颇丰。
据底下官员实地考察,禀报几座海岛周围水文状况良好,港深风平,满足一个大型优良港口的建造条件,章邯听了十分欢喜。
且好消息好不止,据工部官员说,主岛距离海岸之间并非一望无际,没有任何落脚点!
而是分布四五座不大的错落滩屿。
有了支撑点,无疑让建桥的难度降低了不止一筹,具备了可行性。这又是一个喜讯。
人逢喜事精神爽!
章邯在城内设宴犒劳大家,一时间宾主尽欢,气氛十分热烈。
章邯当即宣布,废除康达县治,合并海港诸岛,建设西海特区。
大明把其建设为帝国西部的一个发动引擎,打造为大明印度洋的战略前沿和对外窗口。
说白了,就是后世深圳的翻版。
虽然在场官员,都明白皇帝这个决定会给新的“西海”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可大家还是低估了,这个特区的分量。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