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0348临安大内

  张载行点点头,走到船头打眼往下看去,便看到不远处,港口正中央空地上三顶官轿一字排开。

  官轿前方,三名宋庭官员模样的人正聚集在官轿前方等待,他们身侧家丁仆从多达数十人,熙熙攘攘,好大一片。

  让张载行忍不住感叹一句;好大的排场…!

  下了船,张载行带着使团成员径直迎了上去。

  对面三人也面带微笑,静静站在原地等候。

  两帮人上前后,例行公事一番礼仪不提,接着相互介绍,算是正式熟悉。打头的泉州安抚使赵大人便提议,让使团即刻进城,说是已经在驿馆安排好了接风宴,用来招待他们。

  张载行赶忙代使团谢过。

  随后吩咐张延年带人留下帮着宋人接受贡品,他和韩大壮先行一步,跟着泉州的几位官员进了城。

  出云馆!泉州专门用来招待外邦来人的驿馆。

  其坐落在泉州东门外二十里处。虽是在城外,但这里热闹程度和城内没甚区别。

  在接待宴会完毕后,张载行大明使团便在出云馆住了下来。

  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上临安,是因为大宋朝廷规定,外邦来使节,需要经过皇帝确认,礼部才会派出官员护送入京城。且不管是入京的礼仪,人数,路线,还是接待的规格等,都是有严格规定的。

  接风宴第二日,泉州方面,就派人押着贡礼和那两个盒子上临安向朝廷汇报了。

  泉州的官员也没有让大明使节闲着,不仅食宿全包,隔三岔五还送来本地特产供他们品尝。有时,还派官员上门,带着他们到泉州的各处景点,城内闹市区浏览本地风土人情。

  可以说,虽然不能自由活动,但比起海上动弹不得,每日待在船舱中,到了泉州使团,过得还是相当惬意的……

  大宋临安城南端,从凤凰山东麓至万寿岭以南,焚天寺以北的这一大片区域,便是南宋皇室的大内所在。

  这片宫殿是绍兴二年【1132年】宋高宗赵构决定定杭州为行在后,就原有北宋州治基础上改造,扩建而来的。

  百姓们称之为皇宫,官员,皇帝则将其称为大内。

  比起前面汉唐巍峨磅礴的未央宫、大明宫,后世明清广厦千间、朱门高阁的紫禁城,不管是北宋皇帝,还是南宋皇帝,似乎他们的宫殿都是历朝历代最狭小,最逼仄的。

  就拿这临安的南宋皇宫来说,它规模只有这么大;

  整个皇宫共有大殿三十,堂三十三,斋四,楼七,阁二十,轩一。台六,观一,亭九十。除此之外,后续还建造了太子东宫和高宗,孝宗禅位居住的德寿宫,位置在临安大内以北。

  且,就这么点比起红楼贾府大不了多少的地方,居然还分为内朝,外朝,东宫,学士院,宫后苑五个部分。

  外朝位于大内的南部和西部,内廷偏东北,东宫偏东南,学士院靠着北门,宫后苑处在正北。

  大体格局和其他朝代差不多,呈前朝后寝格局。

  整个大内皇城四周由皇城墙包裹,和临安居民区隔开。

  南门为丽正门,东部为东华门,西部对应西华门,北城门唤作和宁门。宫城南北门分别和皇城南北门相对。

  至于其中殿宇,如外朝建筑;大庆殿,垂拱殿,延河殿,端诚殿等。内廷有福宁殿,勤政殿,坤宁殿,选德殿等。此外还有藏书阁,博雅楼,绣春堂等园林建筑点缀其间。

  福宁殿,大宋皇帝赵汮的寝殿,日常休息之所。

  九月十日这天,他正和往日一般在宦官的服侍下吃完午饭,琢磨下午的安排。

  自从端平元年那才“端平入洛”行动惨遭失败后,不仅把赵昀兴致勃勃经济改革计划打回原形,失地损兵,国力也遭到了很大的削弱,并且还招致蒙古人接连不断的南侵。

  一连串的打击让赵昀甚至整个大宋都有点喘不过气,出现崩溃的迹象。

  不过,幸而将士用命,老天庇佑,祖宗显灵。

  大宋从一开始的丢城失地中坚持下来,更是在淳祐元年【124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后,暂时和蒙古人达成休战,蒙军后撤,让大宋得到几年的喘息之机。

  同样地,赵昀也享受到了久违的太平生活,不用在午夜梦回战战兢兢怕如同徽钦二帝一般,被蒙古人抓到塞北去做囚徒。

  时至今日,五个年头过去了,大宋已然渐渐恢复往昔的繁华。赵昀也在过了几年太平日子后,彻底熄灭了刚掌握大权那种匡扶大宋的念想。

  他现在对自己的定位是;守护好祖宗留下的大宋基业,享受不知道还有多久的人生,不要胡乱折腾。

  至于先前雄心勃勃收复旧都,重振大宋社稷的雄心,这几年已经被他扔进西湖的温柔乡中。

  正在赵昀胡思乱想,准备在这个平平无奇日子里去哪儿寻个乐子之时,一个宦官匆匆闯进殿来,手中端着两个明黄色绸布包裹的盒子,跪地禀报道;

  “陛下,左丞相范仲派人送来此物,说是海西大国大明帝国的国书和贡礼,目前使者已经到了泉州,是否接见,范相公说请陛下定夺。”

  “海西大明?”赵昀听得一脑门官司,不明所以!

  侧身对身侧的大伴问道;‘可曾对这海西大明有印象?’

  身边大伴闻言,快速在脑海中思索一番,遂摇了摇头;"官家,恕老奴孤陋寡闻,未曾听过大明一词。不过......."大宦官偷偷看了身边的官家一眼,嘀咕道;“不过从名字来看,倒是有些像我汉家王朝。”

  “哦?”赵昀眼底闪过一抹好奇神采,遂招呼地上的宦官把两个明黄色绸布包裹的盒子呈上来。

  大宦官上前接过,在赵昀的示意下,解开绳结,露出两个金丝楠木盒子。

  盒子正面雕刻着章邯的戎装像,简单几笔,却是把他的样貌勾画得惟妙惟肖。戎装像四周用山河湖海日月花纹点缀,看起来倒是十分精致。

  两个盒子仿佛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般,倒是瞬间引起赵昀的兴趣。

  他伸手把盒子拿过来把玩,手心传来凹凸触感,翻过来一看,却是一张地图赫然而立。

  赵昀瞬间福至心灵,看来这便是那所谓海西大明的疆域图了。

  潸然一笑,打开盒子取出两封信,赵昀利索拆开,聚精会神看了起来。

  查阅期间,赵昀不时点头,眼神明亮,嘴角微微翘起,看其样子心情相当不错!

  等赵昀把两封信都看完,时间已然过了半个时辰。

  赵昀把信放到桌子上,立刻笑着对跪地的那名宦官说道;“回去告诉范仲相公,让他通知礼部,即刻派出迎接官员,以兄弟邦仪之礼,前往泉州,迎大明使团入临安见驾。”顿了顿,心中思索一番,继续道;“名额定为五十人。”

  “奴婢领命,这就去通知范相公。”

  赵昀点点头,扭头对身边的大宦官吩咐道;‘大伴儿一会儿按朕刚才的意思拟定一封恩诏,命人送到礼部去。’

  “老奴领命。”

  待那名宦官转身出去,赵昀身边大宦官壮着胆子堆笑问道;“这大明何德何能,让官家施如此恩典?”

  赵昀指着桌上散落的信件,努努嘴笑曰;“大伴且自己看。”

  大宦官服侍皇帝多年,倒也不拘谨,在此获得皇帝确认后,便上前一一查看起来。

  起初这宦官脸上表情还算正常,可慢慢地,他的脸上居然和刚才赵昀脸上的表情一模一样,真不知道章邯在这封国书中写了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