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0338帝国田亩,长子压力

  皇后午膳间的有意敲打让这厮不得不表态。

  毕竟明眼人从皇后午膳的态度,不难看出早上他与李小虎之间冲突内容,不知怎么已经流入到了皇后耳中。

  皇后之所以带大皇子前来,目的无外乎就是给儿子站台,向章邯要态度,向群臣施压的表现。

  这也就是章邯让皇长子留下参与政务,间接表明态度后,收到信号皇后满意离开的真实原因。

  她此行显然已经达成了三个目的。

  还意外化解了几位重臣受责难的场面,赚了一个大大的人情,能不高兴么?

  其中关节一目了然,章邯思忖一番,反而对王大年提出一个问题;“王总理以为,我大明后世之君作为何汝?”

  王大年有些愣神,万万没想到,面前皇帝居然会突然抛出这个一个问题。

  他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凡二代皇帝,无不以休养生息为第一要务。

  就如汉朝文景之治,只因文景两代数十年积累,才有了武帝无上武功,奋扬我汉家威名!

  与之相反,凡是二代好大喜功,竭泽民力者。

  如炀帝者,皆国家动荡,轻则国家如大隋般昙花一现,瞬息而亡,重则如赵宋一般,屈辱百年,愈发凋零。”

  章邯点点头,以为然。

  王大年的看法显然是大多数人的共识,这没有什么好指摘的。章邯之所以如此询问,也只是作为铺垫……

  故,待王大年话音一落,章邯第二个问题随即便跑出;“假设,大明一代六十年大治,后世之君当何汝?”

  “六十年大治?”王大年被问得直接傻眼,脑子下意识脱口,就要呛一句;“历数秦后诸多王朝,哪有一位皇帝能在位六十年的?

  就是那在位时间最长的汉武帝刘彻,也不过在位五十四载罢了。

  且人家汉武帝十六岁就继位了,活到古稀之年才能在位时间这么长,你章邯二十八岁才登基,你在继位六十年都快九十岁了......

  您真要活这么久,怕是直接要把太子都活生生熬死啊!”

  众所周知,皇帝不仅是个高危职业,还是个短命职业。

  历史上高寿且政局稳定的皇帝屈指可数,可大部分都是在后世明清时代比较多。实话说,让任何人来,从内心深处讲,从故纸堆里翻,没有一项有力的证据可以证实章邯能活八十岁的论点。

  且,他还是一名开国皇帝,武将出身,浑身大小伤势数十处。别看现在看起来康健得很,实则再过十来年,身体机能退化,这些旧伤哪一处发作,都够对方喝一壶的。

  总而言之,王大年心中理由多多,可这话到了嘴边,他一个字也不能说出口。

  脸色纠结半天,最终只得壮着胆子,胡乱说了一套托词;“陛下朕能龙御天下六十载,必将将创古今大治先河。

  那后世之君是什么品行已经不重要了。

  守成可稳固基业,静待天时,进取可拓土万里,成不世功业。届时大明幸甚,天下幸甚。”

  王大年话说得相当漂亮!

  但章邯,还是从其语气中隐隐察觉浓浓的怀疑和敷衍。

  是了!除了章邯自己知道自己身体情况,在这个皇帝平均不到四十岁的时代,谁又会相信他章邯一定可以高寿呢?

  别说其他人不信,觉得荒谬,就是章邯自己在作为一名旁观者,也会嗤之以鼻,打心眼里不信。

  可现实总是比小说更加魔幻。

  章邯心中那种自己一定能活许多年的感觉骗不了自己。

  话题显然已经僵住,对方打心眼里不相信,章邯也就没了继续下去的必要。

  章邯只得心中叹气,敷衍回了句;“那就借卿吉言了!”

  说完,便开始闭目养神、

  王大年一愣。

  有些不明所以,心中泛起微澜。

  不过瞅了眼榻上已然闭上眼睛的皇帝,他也缓缓闭上了眼睛。

  心中暗道;看来皇帝是打心眼里暂时不想立太子,才会编造出如此无稽之谈糊弄自己。

  但同时,他也警醒自己,刚才皇帝所言,自己定要守口如瓶,不入六耳。

  不然传将出去,有损陛下威名,自己这个当事人,定然会遭到陛下怨愤。

  得不偿失!

  ……

  一个时辰过去了.......

  章森的身影准时从九龙屏风后闪出来。

  章邯恍若梦中惊醒,瞬间张开龙目,坐直了身子。

  “核对完了?”

  已经来到近前的皇长子章森立刻点点头,儿臣已然统计核对完毕,加上林地,山地,坡地。

  根据核查数据,大明目前土地总亩数约为九亿三千六百亩。其中上等水浇田约占总田地的百分之三十,为两亿零八百万亩,中等平原旱地,约占百分之五十,面积约为四亿六千八百万亩。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多为处于林地,山地,坡地的下等田,约占百分之二十,约为一亿八千七百二十万亩。

  父皇,这只是需要缴纳赋税的田地,我大明政策,开垦十年内的劣等田十年不交赋税,与民修养,这部分田地土地资源部并没有数据,儿臣无法核对。

  报告完数据,章森便把捧在手中的数据朝前递了递,章邯含笑点头接过。让儿子坐在脚下床几另一头,他自己则低头抽出手中儿子统计的数据检查起来。

  大致浏览下,见没多大疏漏,遂抬头夸呀正对面的儿子一句;

  “不错!”

  章森眼睛倏然一亮,忐忑的心情放下,算是彻底长舒口气。

  随着年龄愈长,再加之各种师傅精心培养,章森身上已然全部褪去了幼年的那种天真活泼。一举一动之间,无不严格约束自己,时刻不忘自己身份。

  压制自己天性无疑是相当痛苦的!

  可,作为大明帝国的嫡长子,所有人关注的对象,兄弟姐妹的榜样,师傅们的骄傲,重重枷锁,让这种痛苦只能默默成熟。

  万幸的是,时间长了,习惯成自然。

  这几年下来,章森已然不知不觉之间,完成了一次巨大的蜕变。

  不论是举止行为,礼仪知识,抑或是整个人的气质,无不彰显他作为大明帝国嫡长子,必然需要展露的尊荣。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在他眼里也是威势愈重。

  他再也没有胆子如同幼年那般在父亲膝下撒娇,凡是一举一动,无不小心谨慎,唯恐在父亲心中减分。

  没办法!竞争激烈,压力大啊!

  这每年都有弟弟妹妹出生,他只要对大明那张至高宝座有念想,就不敢有一丝放松,也不能有一瞬松懈。

  儿子的变化,章邯也是看在眼里。他理解儿子的心情,也能猜出儿子的想法。不过,章邯乐见其成。

  一个帝国的继承者,自然已一个将军的儿子不同,章森的变化,在章邯看来,宛若烈火焚金,只有这样,才能锻打出一块百折不挠的真金来。

  让我们重新把视线再次转回章邯身上。

  夸赞了儿子一句后,章邯回头望了默不作声,看着这一切的王大年,询问道;"大年,以帝国目前的土地粮食产量,大概可以养活多少丁口。"说着,就把手中那张儿子做好的核查表递给对方。

  王大年上前接过,看着核查表上的数字微微沉吟;“根据臣的了解,我大明的土地比之赵宋还要肥沃。

  赵宋土地咱们都知道,养活一个丁壮大概需要1-1.5亩土地,妇女儿童略少。

  不过,赵宋之地大多数开垦数百年的熟地,我大明虽然土地肥沃,但之前大多数都是粗放耕作,地力未开,精耕细作的话,3亩地养活一个丁口还是不成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