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军团长询问大家的意见时,于文和张永德一时间有些抓瞎。
倒是谢谦率为思索一下,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军团长,不如暂时把来人招进帐内,问问具体过程后,我们派人再核实一番。确认无误了,再做下一步决定。”
“对对,老谢说得在理,还是先让那些鸟斯进来,我们询问一番再定。”于文眼睛一亮,大点其头,赶忙接口。
王大年微微一笑,对如此结果不算意外。
至于谢谦的提议,倒是颇为中肯。于是,扭头对在一旁一直恭候等待的也速哥吩咐道;“也速哥百户,你前去把他们带进来吧!我们在此等着。”
“末将领命。”
也速哥抱拳,扭头脚步匆匆出了王大年大帐。出大帐后,加快脚步频率,一路飞奔,朝南边营门口跑去。
到了营门口,顺了两口气,指着对面在马上局促不安的甘地等人,快速指挥麾下一名士兵道;“带两个人,上前没收这些人身上的所有兵器。然后让他们带着塔菲亚-鲍勃翰的头颅,跟我入营。
军团长要接见他们。”
听到对方主将要接见他们,离得不远的甘地等人,终于放下忐忑的心,脸上露出笑容。
不外乎他们如此,只因为刚才他们发现,对方的人进去通报后,蒙古人的守营士兵,就纷纷举起手中的弓箭瞄准了他们。
危险的气息,让他身后几名跟班一度想要掉马逃跑。要不是当时甘地冷静劝阻,他们这会儿,肯定会被大量蒙古骑兵追着屁股追杀。
也正因为有刚才这段经历,这会儿在面对蒙古人收缴他们兵器行动的时候。以至于现在,他们当中虽然有几人满腔不情愿,可还是不得不接下自己身上的全部武装交给对方。
毕竟,那营门口的十几名蒙古士兵,到目前为止,可都仍旧没有放下手中的弓箭呢!
甘地几人的兵器马匹都被收缴,他便提着包裹着塔菲亚-鲍勃翰头颅的包裹,带着身后几名随行,跟在也速哥身后,进了蒙古人的军营之中。
进了蒙军大营,甘地和身后几人迷迷瞪瞪,跟在蒙古将领身后,在如同迷宫般的蒙古军营绕了好久,才终于被前边领路的蒙古将领,带到了一顶占地巨大的帐篷前。
甘地打老远便看到,这顶巨大的帐篷门口,有好几名垮刀的蒙古士兵在不停巡逻。
且这些巡逻士兵一身豪华装备和浑身精悍的气息,无不在昭示他们;
地方到了。
‘在这等着,别乱走!’
到了大帐门口,也速哥扭头对身后甘地他们提醒一句后,便立刻在脸上挤出笑容,满脸堆笑地找到刚才的那个守帐士兵,对着甘地几人和他交涉一番。
王大年刚对也速哥吩咐的话,当时在场这位守帐亲兵也听到了,所以这会儿倒是没有为难他们。
只是点点头,招手带着几个同伴上去,重新对甘地等人搜查一遍。见身上确实没有兵器,这才对帐门口等候的也速哥点了点头,示意可以进了。
‘愣着干嘛,快跟上,别让军团长他们等急了。’
......
王大年摸着下巴听完甘地等人的一案叙述,又招来人辨认塔菲亚-鲍勃翰头颅真假。在确认无误后,他脸上直接笑出了褶子。
低头,对面前地上跪伏的甘地等人说道;“事情还要进一步核查,若是事情果真,王某自然会向万户如实禀明,对你们进行赏赐。”
甘地闻言,隐晦和身边一个跟班对视一眼,见其傻子般跪在地上一动不动,只能故作惊喜地仰起头,再次对端坐上首的王大年拜一礼,感激道;“有劳将军,小的们感激不尽。”
“不必多礼!”
王大年笑着回了一句,随后转身对身边的谢谦吩咐道;“老谢,你暂且把他们带下去安置一番。然后派出探子去打探事情的真假,立刻回来回报于我。”
谢谦起身,躬身抱拳;“末将领命。”
接着,谢谦移步走到甘地等人面前,绷着脸做出个请的手势;‘跟我来!’说完,直接转身,径直朝帐外走去。
那口气,不咸不淡,一点没有等甘的几人的意思。
王大年,把其这幅态度全程看在眼里,嘴角勾起一抹微笑。
消息很快得到证实。
来自焦特布尔的这股万人援军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结局。这让准备模仿万户章邯,下一盘大棋的王大年颇有些意犹未尽之感。
不过,能不费一兵一卒收编一万签军,王大年还是很高兴的。
毕竟不管怎么说,这也应了那句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是兵法当中的上上之策。
四月五日,一万焦特布尔签军,彻底被王大年部下谢谦完成整编。得到消息后的李小虎立刻北上,与王大年汇合在一起。
二人都是最早跟着章邯的老弟兄,资历,军职又旗鼓相当。所以并没有随着彼此地位越来越高,出现隔阂。现在反而相处起来,更显得肆无忌惮了些。
当这个消息传到章邯耳中之时,章邯对这个结果显得十分满意,当着几个义子的面,对王、李二人一通夸奖,还让他们好好和两个军团长叔父学习。
即刻命令,王大年带着一万精兵和新收编的一万签军北进,攻打德里下游的大城坎普尔,切断苏丹顾特卜-丁·艾伯克东逃之路。
剩下的一万精兵,重新回返德里南城外大营,补充大营的防守力量。
命令李小虎所部,除留下五千人固守焦特布尔这座位于大军后方的城市,保证大军的后勤补给不受干扰外,剩下的两万五千人立刻重新渡过恒河,沿着横河对岸一路向下,在德里北部四处出击,切断德里的补给、运兵通道。
章邯的这些命令,用了三天时间,重新传到了王大年,李小虎两位军团长的耳中。对坐的二人抬头相互对视了一眼,均嘴角一扯,苦涩一笑。
万户算是把他们摆弄得明明白白了,不给他们留一丝喘息的空间。
二人都是军中主将,也明白,此次确定次大陆北部归属的定鼎之战,故都没敢发牢骚,乖乖恭敬送走章邯派来的使者,回去整顿自家兵马,准备依令行事。
德里。
顾特卜-丁·艾伯克苏丹已经从德里搬了出来,入驻了城南联军大营。
作为德里苏丹奴隶王朝的开国之君。顾特卜-丁·艾伯克手里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起码不像那种后世承平皇帝那样,对军事一无所知。
从政治结构上来说,德里苏丹奴隶王朝虽然有统一的国家之名,但是国内贵族林立,各有各的地盘,互不统属。
再加上,前来增员的军队还有一部分来自各个地区的藩属部队。
故,大战之前,顾特卜-丁·艾伯克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凝聚人心,统一指挥。
为此,从四月初开始,顾特卜-丁·艾伯克小动作就不断。
四月三日,他把所有前来支援的将领贵族召集在一起,开了一场盛大的宴会。
在宴会中,对这群前来救驾的将军们他毫不吝啬赞美夸奖,吹捧的这群乡巴佬一个个面色通红,激情澎湃。
当然,光是口头夸奖起不到多大的效果。
宴会中大家被气氛裹挟情绪上头,可是事后便会恢复冷静,考虑利弊得失。
顾特卜-丁·艾伯克苏丹深知这一点。夸奖之后,便抛出一连串诱人的奖励。
不谈大量的土地,金银,奴仆这等物质奖励,就连常人奋斗一生难以获得的爵位,都大手一挥,摆出三个名额。
这次,不管是图虚名,还是图实利,这群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贵族将领们,都能找到自己目前迫切需要的东西。
有了盼头,一切都好办。
苏丹顾特卜-丁·艾伯克趁机拿出一份誓约文书,含笑看着这群闻到鱼饵的家伙们,一一签上自家名字。
定下盟约,签名盟书,顾特卜-丁·艾伯克通过一天时间,用一场宴会利诱,暂时把这近二十万松散联盟大军粘合在一起。
至少,在名义以及法统上,确立了他自己,对这支混编大军的明面指挥权。
有了指挥权,下一步,当然就需要掌握大军实际的调拨权。
毕竟战场上指挥得动军队,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出兵,这是致胜的大前提。
顾特卜-丁·艾伯克在这一方面做得也是驾轻就熟。
截止四月八日,用了五天时间,顾特卜-丁·艾伯克把二十万的均根据职位,资历,大致划分为五个兵团。
其中属于他直属的部队就占据两个兵团,高达八万之众。
这一番操作下来,大大加强其对这群粘合部队的掌控力度,短时间建立起一只金字塔形的管理方式,初步做到了上传下达顺畅指挥。
期间,顾特卜-丁·艾伯克还做了两个其他准备。
一个是;派出数百个催粮信使,到帝国内各个城市执政官处催收粮草,让他尽快朝德里运送粮草,保证数十万大军的伙食供应。
顾特卜-丁·艾伯克看得很清楚。
对于拥有绝对兵力,本土作战的他们来说,只要能让麾下的士兵有口吃的,那么,他们就基本利于不败之地。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