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每次战略规划制定之前,按照惯例,速不台都会提前派出许多探子潜入敌占区去打探情报。去年结束匈牙利战事修整的时候,速不台就是这么做的。
本来按照速不台的计划,这次西征军,需要攻打消灭的也就是神圣罗马帝国这个庞然大物。且为了达成目的,他还准备动用所有兵马,倾尽全力,以一场大战,恶战的规模来完成。
这么做的原因也不难理解。
根据之前的情报上看,此时的神圣罗马帝国虽然权利结构分散,可他的皇帝腓特烈二世,在帝国疆域内还是有很大的话语权的。起码,拼尽全力,组织国内封臣们建立几十万武装不成多大问题。
这在老早之前,速不台的探子和拜答儿他们,打探的信息中,都证明出了这一点。
可是当去年探子回来禀报说,神圣罗马帝国腓特烈二世不战而逃,就连罗马教皇都外出避难的时候,速不台一阵错愕的同时,立刻恍然。
这些西边的国家看着是有些唬人,其实,不过都是一群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而已。
这边,自己部队还没有大兵压境呢,那边统治者就开始施展逃遁大法,远遁跑路。
就连西方两位最高统治者都这幅德行,其纸面表现出来的实力,有多少真实性,就值得好好商榷了!
既然如此,还不如索性大胆一些,看看这些纸老虎到底是不是外表华丽,内部腐朽的破房子,一脚踹下去就会塌一地。
速不台的计划很快在西征军高层间通过,所有贵族了解情报内容后,都跃跃欲试。
他们准备,在这最后一次大规模攻伐行动中,建立更大的战功,为自己这次西征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1242年2月。
多瑙河短暂封冻的河面被春风和骄阳吹得化开,哗啦啦的水流蜿蜒向前直流东南。不断起伏的湖面上,倒映头顶出蔚蓝色的天空,把自己装点出一块滚动的蓝色琥珀。
伴随着哗啦啦水流响动的,是其上方浮桥传出踏踏的脚步声。
早在一个月前,这次攻略计划制定后,第一时间,速不台就开始组织两岸的劳工,让他们在河面修筑好了七八座浮桥,来供西征大军渡河使用。
到了开拔这天,所有需要筹备的物资粮草,都已经早早运到对岸的布达城外,只需要大军渡河,当场分配即可。
2月7日。
今天依旧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是个不错的天气。
布达城外再不复往日人来人往的喧嚣景象,二十万蒙古西征军,正齐聚布达西城外,列阵举行誓师大典,现场热血沸腾且又庄严肃穆。
2月8日。
随着拔都一声令下,二十万西征大军再次开拔,滚滚向西。
合丹等人带领三万南路军离开布达城后,一路向南奔驰。
越过尤里安山脉后直入亚平宁半岛北部。他的少量前锋部队,更是深入到距离威尼斯水城不到一般公里。
这一路所过之处,南路军连战连捷,攻无不克,没有一合之敌,顺利得让人难以想象。
拔都,速不台立刻布达城后,则亲自率领的北路军十余万主力,一路朝西北进发。这会儿,大军主力已经开到奥地利首府维也纳的不远处。
先头探马部队,早就在后世这座著名音乐之都,东南十几公里的地方游荡了几个时辰。
就连城内教堂高出城墙的穹顶,此时,这些蒙古探马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威尼斯;
著名历史名城,仿佛一颗水晶镶嵌在亚得里亚海的波涛之中。
其商业,建筑,艺术在整个欧洲,甚至之后的世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市中心的神马可大教堂更是现在欧洲最大的教堂,其凝聚了古罗马艺术,东方拜占庭艺术和中世纪哥特风格的精华,美轮美奂。
这里更是数个世纪以来,被人们誉为商业的天堂。威尼斯商人在欧亚大陆经商几个世纪,聚集起海量的财富,又为这座水城再填一抹金黄色。
维也纳;
后世著名音乐之都城,多瑙河上镶嵌的一颗明珠。
在后世,这里是音乐家的天堂,音符的归宿。
很多享誉世界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舒伯特,贝多芬,约翰-施特劳斯都在这里出生或者在此地定居,度过生命中的大半时光。
可不管这两座城市,再怎样著名,现在和后世名气有多大,现在,它们都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
蒙古人的刀锋,已然近在眼前。
蒙古西征军,依旧会秉承着以往的一贯传统,从这两座城市中带走所有财富。若稍有反抗,还会摧毁它,蹂躏它,让他看不到若干年后的辉煌,只留下一地废墟和满目焦土。
而这一切,此时的欧洲大陆,已经没有一个人,一个国家可以阻挡,这两座城市的命运即将打上句号。
与其指望教皇格里高利九世,和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二世,他们这些胆小鬼,这两座城市唯一生路,恐怕就是;放弃一切抵抗,乖乖做蒙古人的顺民一条路。
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但,西征军对面这些欧洲人是怎么做的呢?
这些欧洲人不愧是主的虔诚信徒,到了现在,所有人还在每天做虔诚祈祷。
寄希望于他们那位全知全能的上帝耶稣,以及其他神明,能够听到他们的哀求,赦免他们犯下的罪孽。
施展至高至大的无上威能,阻止住蒙古西征军前进的脚步,让他们免遭惩戒之刃的屠戮,把他们从危险的泥沼中解救出来。
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是,真的,有用吗?
不过好像效果并不怎么样!
西征军的脚步好像并没有一点迟滞,依旧以极快的行军速度速度前进着。就连土路边那鲜艳的野花,都被马蹄声震得全身发颤,被铺天盖地煞气冲得面色通红,呼吸不畅。
直到,万里之外的东方,有个人以生命为代价,这才帮助上帝完成了这些基督徒的愿望。
这个拯救西方的人,居然是如今整个蒙古帝国最高掌权者,欧亚大陆上疆域最大国家的领导者,蒙古黄金家族的现任大汗
-窝阔台。
我们知道,窝阔台的一大爱好就是嗜酒如命。他经常召集大臣饮宴,把自己喝得烂醉如泥。
说起来,酒精这种东西是个好东西,少量饮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睡眠等。还是灵感的源泉,历史上多少伟大的作品,发现,都是喝酒之后灵光一闪的产物。
可凡事都有其两面性。
如同鸦片,少量服用可以镇痛、麻醉,长期服用则会成瘾,严重透支生命。
酒这种东西也是一样道理。
大量饮用必然形成对酒精的依赖成瘾,长期以往对身体没有丝毫益处。
况且!这名窝阔台大汗,最喜欢饮用的还是蒸馏过的高度白酒。这种高度酒比中原的米酒,黄酒,西方的葡萄酒,酒精度数无疑高得多,它的酒精含量,达到百分之30没有一点问题。
当然,这种爱好,与他的出生地在漠北,那儿的气候条件有关。就如同后世俄罗斯喜欢喝烈性伏特加一个道理,不仅是窝阔台,几乎所有蒙古人对辛辣的白酒有特殊偏好。
早在开始前,当时章邯就单独对贵由说过窝阔台过几年会死于酒精,且当时还给他讲了个小故事。
现在,历史终于再现了。
要说窝阔台大汗嗜酒如命,这几年,就因为烂醉彻底搞垮了他的身体。上次急招蒙哥贵由东归,就是因为那次他饮酒差点猝死,幸好太医及时治疗,才最终虚惊一场,没有就此一命呜呼。
只是,窝阔台好像有些记吃不记打,对那次差点嘎屁,似乎没有什么感觉。在病好之后,依旧如故,不得不让人感叹,酒色财气迷人眼。
见他刚过四十岁,就因为长期嗜酒显得模样老态龙钟,上次还差点嗝屁。在其病好之后,家中的亲友和重臣,也是时常劝阻其戒掉酒精,或者逐步减少饮用量,好好调理身体。
甚至,有一次在宴会上,丞相耶律楚材,还费劲心思拿着一个铁质的酒槽,给正在饮酒的窝阔台看;
“大汗,您应该戒酒了。
您看看,这不是虚言。铁质的酒槽因为长期呈酒都被腐蚀得坑坑洼洼,我们体内的五脏六腑都是肉做的,又怎么经得起酒精的腐蚀呢?”
当看到这个坑坑洼洼的铁质酒槽,再看看自己枯骨如柴的手掌,摸摸脸上斑驳的皱纹,想想上次差点猝死的场景后,直接让当时的窝阔台吓了一跳。
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更加让他心有余悸,彻底后怕。
1240年六月的一天,窝阔台带人几个宗王出去打猎。也许是当时高兴,那天回来又和众人豪饮了几大碗白酒,结果喝完没多久,酒意上头,他便一头扎在桌子上,出现了休克症状。
他这一倒下,直接把汗庭再次搞得鸡犬不宁。
其中,最着急的莫过于两个人;丞相耶律楚材和六皇后乃马真。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