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对于面前这座小要塞,他们观念中一致认为,这次,只不过是以往征服城市再一次重演罢了。
这种小要塞,在他们的铁蹄下,除了被无情摧毁外,别无他途。
可事实上,这次大伙儿都失算了。
灾难往往在最不经意间猝然发生!
奇迹也总是会在最不起眼的地方闪耀光辉!
像这个道理伊索寓言也提到过;一个战胜强大对手的人,很可能会被一个弱小的对手击败。
拜答儿他们这次轻敌大意的行为,直接导致了一场巨大的惨败,损失了五千蒙古铁以及葬送了拜答儿本人的性命。
之前我们讲过,这个雅罗斯拉夫早就对蒙古人有过一定研究,不然他之前的推测也不可能这么准确。
面对气势汹汹围城蒙古人之时,他深深明白。
以他自己手中的这点实力,一味固守只能城破人亡。这个小要塞简陋的防御,根本经不起蒙古人投石机的狂轰滥炸,化为齑粉只是时间问题。
且那些蒙古人自小马背上长大,本身个个都是野战称雄的行家,若是放弃防守,出去和对方进行狂野交战,无异于主动把自己以及麾下士兵,置于蒙古人的马蹄之下。
可是,若是直接突围也不是个美妙的办法,毕竟两条腿跑不过四条腿,且他们身后就是波西米亚的百姓。最重要的,是他们身上还肩负着王命。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雅罗斯拉夫一时间陷入绝望,真的只能眼睁睁等死吗?
怎么办?
办法往往总在绝境灵光一闪出现。
上帝终于在关键时候抚摸了他的额头,告诉他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当天晚上,月明星稀,雅罗斯拉夫尽起要塞内的所有兵马突然杀出城去,一举攻破北路军的围困,在蒙军措不及防的情况下,直杀入蒙军大营之中。
因为拜答儿他们的乐观预测,并没有在此地长时间逗留的打算,所以城外的大营修建得相当敷衍,简陋。
这才让雅罗斯拉夫能有机可乘。
杀进蒙古人大营后,波西米亚军队开始在北路军营地中四处放火,刹那间,无数帐篷被引燃,变成一个个燃烧的大火球。
外面杀声震天,把拜答儿从睡梦中惊醒。
听了宿卫的焦急汇报后,他十分惊讶,万万没料到这些波西米亚人居然有胆半夜突袭自己的大营,一时间竟一点防备都没有。
等拜答儿带着自己亲兵出了大帐后,上百名波西米亚士兵看到他们,第一时间便不管不顾朝他们冲了过去。
拜答儿目光凝重,看了眼身后的十几名亲兵,猛地拔出腰间弯刀,面带狰狞,大喝一声;“杀!”
叫完猛地蹬腿,如猎豹一般迎着敌人冲杀过去。
双方士兵狠狠撞击在一起,接着发出几声惨叫,随后展开激烈的贴身肉搏战。
蒙古营地内,厮杀声,惨叫声,整整持续了一夜方才停歇。
伴随着晨间的轻雾,燃烧殆尽的焦土之间,依然能看到还冒着缕缕黑烟。
合丹和贵由斜着靠在身后焦黑的木桩上,颓然看着面前上万具尸体,百感交集,眼泪在眼眶打转不停。
接下来,当拜答儿的尸体运到他们面前后,这对兄弟再也绷不住眼泪,瘫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战后清点,短短一个晚上的时间,雅罗斯拉夫手下波西米亚军队一万人,无一生还,雅罗斯拉夫将军面部中箭,死不瞑目。
北路蒙军也损失惨重,统计战死共五千有余,轻伤无数,活下来的,基本人人带彩。
要不是他们人数占据绝对优势,这措不及防被偷袭的一战,能否可以坚持到最后还两说呢!
至于北路军主将拜答儿,堪称死的凄惨。
身负八九道刀伤,右臂也不翼而飞,连个全尸都没落下。
“拜答儿兄弟的手臂找到没有?”拔都听得十分不是不是滋味,死者为大,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只能略作沉吟,指了指拜答儿右臂空空如也的地方,沉痛问道。
贵由微微叹了口气,摇摇头。
那副模样,活脱脱一只斗败的公鸡,和往日的形象简直大相径庭,看来,这场惨败对贵由打击不小。
也不怪贵由这么个想法,本来他们一路攻无不克,在波兰肆意驰骋,没想到回来时吃着火锅唱着歌,就大晚上被突击,连主将都战死了,能没心理落差么?
“哎!……”拔都微微蹙眉,再次发出轻微叹息。
拜答儿尸体经过一段时间,这会儿已经开始腐烂,必须尽快处理。
于是当拜答儿尸体送来的第二天一早,数万蒙军,于佩斯城外再次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王葬”。
葬礼结束后,拔都,速不台攥写了几封厚厚信件,被飞驰的骏马带往了万里之外的东方。
之后的局面还算平静。
从1241年五月,到1240年初这大半年的时间,西征军依旧没有渡过多瑙河的意思。
大军主力在佩斯城,以及佩斯附近的平原上驻扎。
这片匈牙利境内,最富饶的中央平原上,大半年来,彻底成为二十万西征大军放马的大牧场。
当然,这大半年的时间内,蒙军也不是没有一点动作。
西征军,尤其是拔都的精力,主要放在两件事上。即维护统治波兰地区的秩序,以及消灭零星的抵抗势力。
总结起来,也就是维护战后帝国,或者也可以说是保证,拔都家族能够源源不断从统战区收取财富。
拔都宣布任命昔班的弟弟为匈牙利新的国王,并且废除贝拉四世家族在同压力统治的合法性。
任命之前投降的布达城主,为匈牙利的执政大总管,负责向各地贵族收取赋税,之后统一上交王室。
废除了那些顽抗者的贵族身份,改任命立功或者投降的贵族,庄园主取代他们的地位。
规定;匈牙利所有的贵族领主,必须以交税作为最重要的目的,征收的对象自然就是匈牙利的百姓了。
为防止这些官员,领主逃跑或者是叛变,与之而来的是,拔都建立了人质政策。
规定;左右的领主,贵族,官员,土地主,必须在长子五岁后送到佩斯城作为人质生活,直到他自己死亡需要儿子继承家业的那一天。
通过这一系列的政策,拔都算是初步在匈牙利,建立起一套还算稳固的统治架构。
这套架构肯定不是那么完善,不过对现在的拔都来说,够简单,稳定运行匈牙利这台国家机器,这些措施已经完全足够。
制定完政策,消灭匈牙利境内的零星抵抗,则变成了西征军这半年来的重要工作之一。
通过前面的社会构架改革,匈牙利境内除了极少数的山区偏远地区,只要是稍微大的城市全部都已经在西征军的控制之下。
不论控制的程度怎样,至少表面上这些地方是臣服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匈牙利人都愿意接受蒙古人的统治。毕竟蒙古人的生活习性和匈牙利人相差甚大,天然就容易思想排斥。
这些排斥在原因方方面面都有影响,如;人种不同,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等等。
就连之前的库曼人,那么温顺,都能遭到匈牙利除贝拉四世等少数人全国的抵制,更别说一言不合拔刀的蒙古人了。
拔都不是个蠢人,不会天真地认为,这些匈牙利人打败了,就会变成温顺的羔羊。
毕竟,再温顺的羔羊仍旧拥有一定野性,红了眼睛也是会顶伤人的。
之前的一番重构统治架构,就是先为这群匈牙利人构建一个制度围栏,防止其冲出围栏伤害自己。
接下里,便是彻底驯服这些匈牙利百姓了。
在东方,这个行为有个名字叫做“治国。”
春秋时期就流传着一段话;‘治大国如烹小鲜。’
已经把治国诠释得十分透彻。
烹饪出来的食物自然是色香味俱全最为成功,治国也是一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姓富足才为盛世光景。
只是,不管是烹饪美味还是治理国家,都要讲究方式方法,走对路子才能达成目的。烹饪如果掌控不好火候就会把菜品烧糊,治国若是行将纠错,只会招来乱世大祸。二者造成结果的影响自然是千差万别,可道理是相通的。
换句话来说,人类辉煌的文明,何尝不是自然烹饪出的一道菜肴呢?
说实话,对于治国,出身蒙古的拔都并不那么擅长。和成熟文明的统治者比起来,毕竟拔都就再聪明,也要受出生环境的影响,这是不可避免的。
蒙古帝国十分年轻,建立也这么多年了,拔都也不是创业一代。
不过幸运的是,这些年蒙古帝国为了扩张地盘南征北战,大大开阔了眼睛,拔都读了不少各个国家的文化精髓,对于治国这件事,还是有些不成熟想法的。
这也算是一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糅合百家,俯瞰世界了。
拔都打算在匈牙利运行的方式,也是比较胖通用的治国手段。
即恩威并施,也可以唤作胡萝卜加大棒。
这种方式的好处一句话可以概述其的精髓;团结大多数,打击少数派。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