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0226小年,祭祖

  那张二麻子算是这场比赛坚持时间最久的一个了,可他也早早就在被亲兵片二百多刀之时彻底没了生命迹象。

  最终,见状后,章邯不得不临时改变比赛规则,以片肉最多的一组获胜,这才继续进行这场凌迟比赛。

  熬了一宿,章邯感觉自己身子有些困倦,便带着阿大、阿二出了营地,径直朝家中走去,准备睡个觉休息一番。

  小村不大,从村口到家中没用多大功夫。进了家门,回到家中后,时间已经来到辰时二刻,太阳刚把西屋的瓦片都照得金黄。

  小院里,早起的丫鬟婆子正在洒扫,见到章邯带着侍从从门后进来,忙不迭放下手中活计,躬身立刻上前行礼。

  章邯漫不经心随意点头应和,让他们自去忙碌,接着又挥退两个随从,让他们休息后,这才自顾自进了正堂,朝那西侧餐厅走去。

  到了餐厅,章邯打眼便看到,妻儿已经吃完早饭,正漱口的漱口,喝水的喝水歇着。

  扫了一圈,没见到儿女,遂对妻子问道;‘大郎他们上学堂了?’

  也立可敦闻言,这才发现丈夫回来,接口道;‘海兰察姐姐,快去吩咐厨房给额驸上早膳。’吩咐完,起身几步走到章邯面前,推着他就朝卧室走。

  边走边说;“也不看看都什么时辰了?你儿子女儿天不亮就被嬷嬷送到学堂了。

  回到家里还穿这身铁疙瘩干嘛?快到卧室我帮你脱下来。”

  章邯全程微笑听着妻子的絮絮叨叨,只是不断点头应和,任凭对方摆布。

  这幅样子简直和昨晚的形象判若两人。

  回到了家,整个人换了模样,且这种模样,是由内而外的。

  有时候连章邯自己都不晓得,自己是不是有轻微的人格分裂?

  可每当这个念头在脑海冒出时候,章邯总会重重摇头,把这种荒唐的想法给甩出脑外。

  “噼里啪啦!”

  气温越来越低,转眼就进入腊月间。

  这个月,在连续下了几场小雪后,村里所有人便开始忙碌起来。

  盖因为一年中最终的日子即将到来,即正旦,又称春节。

  在漠北和林的时候,因为蒙古人和汉人的习俗不一样,基本章邯一家春节的时候只是自家忙活,纯属自娱自乐。

  今年却是不一样。

  回到了章邯老家,即刻便与周围邻里族人接上轨,加入筹备过年的准备中。

  在这个时节,春节还没有后世那么多规矩,可大体上的流程却相差不大,只是略有增减。

  进了农历腊月二十三,也就进了小年。

  这时候,整个三合村已经彻底弥漫起过年的气息。

  年货这几天已经家家户户已然基本置备妥当。

  二十三这天,村里开始扫尘除垢,对家中进行彻底打扫,也称—扫尘迎新。

  章邯及其家人们大多是第一次赶时髦,故一大早,全家老少就被妻子也立可敦从被窝拉起来,用过饭,就指挥丫鬟婆子小厮,对家里家外,房顶横梁,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清扫。

  章邯和大郎今天被分配的任务是写春联,贴春联,送春联。

  当然,都是亲力亲为,干活的也基本是章邯这个老爹,人家大郎顶多只能算个监工。

  “再左移一点。”

  “太靠上了,往下拉拉。”

  “歪了,歪了!阿爸真笨。”

  章邯暗骂一声小兔崽子,猛地回头,目光之中满是不善。

  大郎见之,立刻一只手捂住嘴巴,笑得如同一只偷鸡的小狐狸。

  另一只手朝着章邯抬起,快速抬落摆动;“阿爸,您继续,继续!呵呵.......”

  只是,不多时,这小子再次故态复萌;“往右,往右。哎哟喂!咋又歪了?

  阿爸,你这也不行啊!比人家大壮爹差多了......”

  也立可敦指挥着婆子打扫老宅,章邯被儿子监督着贴对联,女儿小妮则和母亲,如玉她们一起剪着窗花。

  每当有人剪出漂亮的窗花时,小妮都会蹦蹦跳跳拿着出来让自己父亲章邯欣赏。

  章邯左看看懂事乖巧的女儿,右看看怎么瞅都不顺眼的儿子,这一刻,章邯这位老父亲的心彻底倒向自家小棉袄。

  至于儿子?呵呵......

  大郎犹自不觉父亲的微妙变化,见小妹屡次打扰父亲的“工作”后,犹皱着小脸对妹妹怒目而视。

  口中连道让妹妹快快回去,不要打扰父亲的“正事”云云。

  小妮这会儿说话已经很利索了,自然不依,和哥哥理论。为此,兄妹二人还发生了一场不愉快的争吵,让家里众人都有些哭笑不得。

  最后事情结局,自然以大郎被从梯子上下来的章邯,狠狠教训一顿结束。

  为此,大郎又委屈又不满,他觉得自己没错,父亲偏心。以后几天这小子对章邯父女二人都爱答不理的,活活像是个受了气的小媳妇。

  不管是贴春联,大扫除还是贴对联,都不是腊月二十三的重头戏,小年的重头戏当然是“祭灶神”!

  川蜀汉中这一带,和章邯他们北方用地不同。章邯前世是北方冀州地区的人,故在和林的时候一般都是用麦芽糖糊灶王爷的小嘴。这天吃的东西也就是饺子、包子之类的面食。

  到了三合村,入乡随俗,这里人糊嘴用的那是米饼。

  米饼是用糯米粉为主要原料,以花生、芝麻、糖类作为辅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型,再经过高温蒸熟可食用的一种糕点。

  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也立可敦早在昨天,就请邻居春嫂她们帮着蒸了两锅。章邯尝了尝,发现有点像后世的糯米糕,他吃得不怎么习惯。

  家里人都是北方人,也不太吃得惯,这种粘牙的糯米饼。

  所以“祭灶”过后,也立可敦便都命人给邻居们分了。他们家则是按照每年的习俗,包起饺子,蒸起肉包来。

  当满满一簸萁肉包热气腾腾摆在院子里,大郎嗅着浓郁的香味,伸手就要去抓,被母亲一把打落肥胖的小手。

  口中不满责怪着;‘刚出笼烫着呢!’

  随后,也立可敦便命海兰察取来十几个手帕分发给众人。她自己则第一个上前,捏着手帕拿起一个滚烫的肉包,轻轻掰开。

  绵软如雪花般,充满褶皱的包子皮被缓慢撕开,露出里边腾着热气,泛着柔光的肉和蔬菜。

  大郎蹬着脚尖,看得食指大动,故从母亲手中接过的瞬间,张开奶白尖齿一口咬下。

  几抹油光瞬间沾满嘴唇,大郎眯着眼一脸享受态。

  章邯见儿子吃得如此爽利,不由咽了口唾沫,也食指大动。

  走上前,一边招呼大家都吃,一边自顾自用手帕,卷着一个拳头大的肉包就朝嘴里送去。

  入口绵软,蔬菜的香味和牛肉的味道充分融合,心底刹那升起种似是而非对食物的渴望,香味不断钻进鼻子,却是相当过瘾。

  “好吃吗?”也立可敦见状,笑吟吟询问道。

  章邯很识趣伸出大拇指,说出心里话;‘十分奈斯!’

  “奈斯?”妻子闻言皱眉,疑惑反问。

  章邯咀嚼的动作一滞,赶忙囫囵咽下肚子,张嘴解释道;‘是西边一种语言,表示十分好的意思。’

  “哦!”妻子恍然。

  口中琢磨起来;‘奈斯,奈斯!奈斯?’

  半晌,吐槽一句;‘可真难听。’

  章邯闻言,口中咀嚼的动作一滞,想了想,颇为认同点点头。

  他也觉得,端是有些土。

  腊月二十八,家里过节这方面准备,家里也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

  昨日族长百川叔上门通知,说今日要在祠堂举行年祭,告慰先祖。要求所有录入族谱的章姓男丁都要参加。

  故一大早的,章邯便把儿子从睡梦中拖起来,二人穿戴整齐,囫囵吃了两块糕点,便匆匆朝祠堂赶去。

  等他们到祠堂的时候,这时天色已经大亮。

  章邯带着儿子章森上去,与提前到的族人们打完招呼,便和族人们排队站好,一起等候其他族人的到来。

  辰时一刻,当族人们全部到来后,当即鸣锣放炮。

  随后在章百川的带领下,族人们按照辈分依次进入祠堂之内。

  着人在祖宗牌位前奉上三牲贡品,点燃香烛后,章百川便走到正前中央,拿出祭文开始宣读。

  宣读完毕,点燃祭文,又转身带着宗族子弟,对先祖神像牌位依次上香祭拜。

  祭拜流程完毕,章百川又命人搬来几张椅子,开始和族里几个辈分高的老人,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又对族人们提出很多期许,解决了一些家族内部的矛盾和突出问题。

  这一忙,便忙忙碌碌直到中午,整套流程方才结束。

  当大家又被族长章百川带着出了章氏祠堂大门后,族人们便立刻三五成群散开,没有一点停留,各自回家。

  众人忙活一个上午,个个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饥肠辘辘啦!

  章邯在这次年祭中,无疑是被族长、族老表扬的重点对象。他回村不到半年,为家族、为三合村做的贡献大家都看在眼里,故众人都很感激,大家都很认可。

  章邯自然只能谦虚说着“都是一家人,应该的”之类的客套话。

  回家的路上,章邯和儿子章森也是饿得肚子咕咕响。

  当父子二人路过李家祠堂,看到祠堂外那黑压压的人头后,章邯立刻便明白李家今日祭祖,大概李家人午饭是不用吃了。这么多人,看样子,怕是完事太阳都快落山了。

  照这么看来,族里人员少,也不定就都是一种坏事?

  真要像李家这么多口子人,自己大人顶得住,儿子这么小可怎么受得了……!

  章氏族人看到的,也都和章邯的想法差不多,心里有些庆幸自己姓章。

  而李家祠堂外,李家族人们表现就恰恰相反了。

  只见他们一个个站得板正,迎着寒风,拿眼斜瞅着脚下生风归家吃饭的章家人,耳中听着李家老族长在祠堂内隐隐传出的长篇大论。

  眼底羡慕,表情认真,内心疯狂吐槽。

  额的娘诶!啥时候结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