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780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

作品:盛唐挽歌|作者:携剑远行|分类:历史穿越|更新:2025-04-18 16:38:30|下载:盛唐挽歌TXT下载
  军帐外,大雪纷纷,寒风从帐篷底部的缝隙灌了进来,让人忍不住一阵哆嗦。

  大西北的春天来得比较晚,哪怕是上元节过了,外面依旧是在下雪。

  此刻天色已晚,方重勇正在桌案前写“奏疏”。当然了,以他如今的地位,所谓“奏疏”,基本上跟政令是一回事了。

  他在奏疏中写道:

  国家兴亡并非无因,一般是由君主昏暗、政治混乱、兵骄民疲、奸臣弄权、外患不止等因素迭加而引起的。在内外失控的情况下,朝廷会顾此失彼,以至于天下离心。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法令得不到地方上的支持,无法落实。最后地方权力就会被那些野心家们取而代之,进而割据纷争不停。

  如今天下初定,内有均田土改尚未完成,法令尚须完善;外与吐蕃、南召之间的战争正在进行,因此军民疲惫,国库吃紧。

  现在微臣向朝廷上书,求朝廷张榜悬赏,以求治国安邦之策,以求治国安邦之才。

  在今年春季务必要加开一届科举,无论出身无须推荐,有才者可来汴州向官府投卷,择优录用。

  写完这些之后,他下意识的舔了下毛笔,又反复的查看了一番之后,这才将大聪明叫来,将奏疏封好交给对方。

  “你回一趟汴州,让天子盖上印章后,左相照此办理。

  今年春季再开一次科举,不拘规格选才。”

  方重勇轻叹一声说道,揉了揉眉心,浑身疲惫,躺在身后的皮裘靠背上闭目养神。

  “官家……”

  大聪明欲言又止,见方重勇不耐烦的摆了摆手,只好领命而去。

  前两天汴州军与吐蕃人战于昌松城下,一时间不能获胜,且吐蕃军还在源源不断的增援。见势不妙,方重勇下令鸣金收兵,吐蕃军并未追击,而是缓缓退回各自驻地。

  这已经不是近期两军第一次交战了,每次正当汴州军要攻城拔寨的时候,都有吐蕃援军陆续赶来。

  方重勇想起了长平之战,秦赵两国亦是相持了两年,不分胜负。

  此番他带兵与吐蕃军在河西相持数月没有进展,历史上实在是太常见不过了。仅仅从军事角度考虑的话,完全没必要着急。

  “河西,河西……”

  方重勇站起身,来到那块悬挂着地图的木架子跟前。

  他心中有种极为憋屈的感觉,明明就只差一点点就可以了,只要赢了吐蕃人就可以了,偏偏就差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

  达扎路恭似乎已经预估到了方重勇现在的这种心态,当真是稳如老狗,一点破绽都不留。

  正在这时,大聪明去而复返,走到方重勇身后低声禀告道:“官家,军中有一寻常书吏,说是有要事进言。卑职走到大营门口时,他死死抱住卑职的大腿不放,不得已卑职只好把他带到帅帐来了。请官家定夺。”

  “嗯,你让他进来吧。”

  方重勇微微点头道。

  如今他的幕僚团队规模很大,已经是类似于当年中书省的构架,一道命令发下去,怎么细化执行,都需要幕僚团队谋划,他只管大方向。因此类似于那种抄写卷宗和政令的小吏之流,方重勇人名没认全的有很多。

  不一会,大聪明口中的书吏来到帅帐,四十岁左右的年龄,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看上去有点儒雅。

  看样貌应该是个世家出身的读书人。

  方重勇这才想起来,此人曾经是李璘麾下幕僚的幕僚,只不过这类人现在都是不怎么受重用的。

  他能混到汴州府衙里面当书吏,还是韦子春推荐的。

  至于叫什么名字,方重勇压根就不记得了。类似职位的人物没有一千,一百还是有的。

  “卑职韩滉,韩休之子,见过官家。”

  这位书吏对方重勇叉手行礼道。

  韩休?

  方重勇一愣,随即想起来面前这人是谁了。

  韩休是开元时期的宰相,面前这位韩滉,年轻时作为宰相之子,可是混得很风光的。当然了,现在吃不开,也是因为当年太风光的缘故。

  某位官家是要篡位的,所以当年“深受国恩”之人,身上都被打上了标签。

  “说吧,什么事。”

  方重勇邀请韩滉坐下说事。

  “官家现在可是在担忧破吐蕃之事?”

  韩滉低声问道。

  “确实,你可以畅所欲言,无论说什么,本官都不会治罪的。”

  方重勇轻轻摆手说道。

  “官家,不能破吐蕃,看似是吐蕃军无法战胜,实则是此消彼长而已。”

  韩滉不动声色说道。

  这话听起来有些意思,方重勇坐直了身体,也收起了脸上的笑容,看着韩滉道:“愿闻其详!”

  “我军对于吐蕃人来说,实乃泰山压顶,稍有不慎他们便会全军覆没。

  再加上吐蕃在河西完全没有根基,若是失败,则会死无葬身之地!

  故而官家诱敌的办法不可能管用,被逼到墙角的吐蕃人,势必众志成城。

  他们军中将士抱团,我军又怎么可能获胜呢?”

  韩滉说出了吐蕃人不好打的一个关键原因:汴州军把吐蕃人逼得太狠了!

  方重勇微微点头不置可否,不过心中却是觉得韩滉的话不无道理。别的不说,现在吐蕃赞普要搞达扎路恭,后者在前线肯定是谨小慎微的。吐蕃人谨慎,汴州军想赢就很难。

  不得不说,韩滉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你继续说!”

  方重勇面色淡然吩咐道。

  “官家,说完了吐蕃人,再说我军。

  如今,军中将士,自上而下,都期盼着打赢这一战之后,回汴州加官进爵。

  众人心中焦躁得很,又怕自己死得不值得。故而我军看似士气高昂,实则浮躁不肯用命。

  此消彼长之下,想赢吐蕃人很难。当然了,官家指挥若定,用兵如神,我军大概是不会输的,只是想赢很难。”

  韩滉给自己迭了一层甲,生怕方重勇拿他的人头祭旗,给他安插一个“动摇军心”的罪名。

  “今日之言,若不是本官在听,你脑袋必定要搬家。”

  方重勇哈哈笑道,摆了摆手,示意韩滉不必紧张。这位前任宰相之子,说完话以后额头上满是冷汗,也不知道是因为帐篷里太热,还是平日里就喜欢出汗。

  “卑职已经说完了,请官家明鉴。”

  韩滉又叉手行了一礼,随即闭口不言了。

  方重勇站起身,在军帐内踱步,良久之后长叹一声说道:“军中将士,如今都盼着加官进爵,你说的实在是太对了。”

  那可不是么!

  方重勇刚刚细细揣摩了一番,发现韩滉之言,可谓一针见血。

  推己及人,他把自己想象成军中一个管着百八十人的营主,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譬如说他是那个谁谁谁,当初便是跟着方官家起兵,历经血战。很多人倒下了,但是这个人没有,一步步往上升。

  现在好不容易盼出头了,只要打赢这一战回汴州,方官家就会登基称帝,军中老兄弟,起码是每个人自动升一级!

  这时候要和吐蕃人拼命了,那个谁干嘛要冲最前面呢?死了多不值得啊!

  “不错,是本官疏忽了。只是事已至此,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方重勇看向韩滉询问道。

  考验人才的时刻到了!

  只会指出问题的人,那就是长舌妇,叫霍乱军心。

  唯有指出问题还能处理问题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会迅速得到提拔。

  韩滉抱住大聪明的大腿,也要进言献策,显然不可能专门为了挑个刺而来。

  韩滉吞了口唾沫,稳定了一下心神说道:“官家,如今已经不可胜,不如大张旗鼓退回兰州,稍作修整后,再反戈一击!”

  嗯?

  听到这话方重勇愣住了,随即他也不做声,只是在军帐内来回走动,似乎是在权衡利弊。

  “官家,吐蕃人现在就是憋着一口气,我们压得越狠,他们就会越发抱团,除了拼人命外,别无他法。

  回纥大军绕路奇袭,都不能胜,便是这个道理。吐蕃军孤悬河西,背水一战,自然是无往不利。

  然而一旦我们退却,吐蕃人的这口气就散了。到时候他们可以从容退回鄯州,甚至春季以后可以走雪山返回国内。

  选择一旦变多,再想凝聚士气,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而我军退到兰州修整,则是可以整军备战,挑选勇士,从国内调遣精兵,再让那些无战心或者受伤的士卒返回汴州。

  这又是此消彼长。

  再有,回纥人的奇袭之路,我们未尝不能再走一次,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吐蕃此前在瓜州大胜回纥,对此地一定不会严加防范。

  拳头收回去再打出来,更有力。我们也未必一定要和吐蕃人在防守严密的凉州死磕啊,从瓜州进入河西,亦是可取。”

  韩滉继续建议道。

  他没有说什么“十胜十败”,但是却把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都分析了一番。

  此前包括现在,吐蕃军的主力都在凉州,而且整个防御体系十分完善。在这里跟吐蕃人硬碰硬,不可取。

  回纥人虽然败了,但是他们的思路没有错,只是执行力太差,破城之后只顾着劫掠,不败才是怪事。

  有回纥人试水,麻痹了吐蕃,这一招不妨再用一次。

  方重勇若有所思的看了韩滉一眼。

  这确实是一个人才,甚至可以说是大才。只不过因为人脉的原因,没有受到重用。选拔人才,确实很必要,人才只会不够用,远远谈不上多余。

  韩滉的献策,让方重勇更加坚定了抛弃门户之见,唯才是举的策略。

  “此事你莫要声张,待返回兰州后,本官会聘用你为行军司马,在我帐前听用。”

  方重勇沉声说道。

  “得令!谢官家恩典!”

  韩滉一脸激动的跪下行礼,完全没有那种为李唐豁出性命,誓死都不当官的心思。

  即便是他父亲当年深受基哥信任重用,即便是他知道方清此番回汴州就会改朝换代,登基称帝,也丝毫不妨碍他追求功名利禄。

  当官嘛,不寒碜。

  ……

  一连几个月,汴州军都无法击败吐蕃,收复凉州。上元节过后,中原的春耕也开始了。

  方重勇跟麾下各部将领商议了一下,大家都一致认为目前的战况不利。

  随后方重勇力排众议,下令全军退往兰州修整,视情况再看是返回汴州,还是继续攻略河西。

  在众人看来,方官家虽然没有明说,但似乎已经萌生退意,想直接带兵回汴州当天子了。

  汴州军撤退的消息传到凉州城之后,坐镇凉州的达扎路恭很久都没有回过神来,他压根就不相信方重勇可以忍住当天子的冲动,带兵返回汴州。

  但是根据吐蕃斥候反复侦查来报,汴州军确实已经退到了兰州,而且有不少部曲正在陆续从兰州返回陇西!

  汴州军撤军几天之后,达扎路恭才领着一队骑兵来到已经人去楼空的和戎城。

  这里不仅是汴州军走得一干二净,甚至连一粒米都没有留下来,所有辎重都给运走了!

  “我之前还以为是方清的诱敌之计,没想到他们是真的撤走了。”

  看着耗子都要被饿哭的废弃营地,达扎路恭一脸苦笑对身边的纳囊·赤托杰说道,心中有些懊悔,自己之前用兵太过于谨慎了。

  早知道汴州军是真在撤,他就顺便带兵尾随一把偷袭,搞不好就一战定乾坤了。

  “大论,您说唐军怎么就撤了呢?”

  纳囊·赤托杰一脸疑惑问道。

  在他看来,方清不该撤。

  都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方清带兵第一次攻凉州,是来势汹汹。将来要是再出兵,可就没这么轻松了。

  “或许,方清是认为手握兵权,就能回汴州当天子,不想折腾了吧。”

  达扎路恭叹息说道,内心有点鄙夷方重勇了。

  在他看来,改朝换代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但要有文治武功,起码,军功是不能少的。

  “大论,那李承宏我们要不要……”

  纳囊·赤托杰压低声音问道。

  把李承宏立起来,在凉州建立一个傀儡政权,未尝不是一个妙招。

  此前方清横在凉州跟前,大军虎视眈眈,这件事自然是不值得拎出来说。现在方清退走了,他麾下的虎狼之师也撤离了,这件事要不要给个说法就很重要了。

  现在吐蕃人跟凉州本地人完全没有合作,或许,把李承宏搬出来,可以缓和一下他们跟河西本地大户之间紧张到要互砍的关系。

  “如果把李承宏立起来,我们就要退回鄯州了,其实这也是赞普的想法。”

  达扎路恭轻轻摆手,断然否决了纳囊·赤托杰的建议。

  方清这一退,他和吐蕃赞普之间的矛盾,立马就从次要矛盾上升成了主要矛盾。